6月23日,夏日炎炎,却丝毫没有阻挡辛集乡赵庄小学里涌动的求知热情。当天下午,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碧浪护河青,金堤守黄魂”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沉浸式黄河生态课,带领他们在教室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黄河探索之旅。
与以往活泼的互动游戏不同,本次课堂更侧重于启发式的深度体验。志愿者们化身“黄河故事讲述者”,用精心准备的PPT、纪录片片段和生动的语言,将黄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徐徐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以一组震撼的对比图片拉开序幕:左侧是远古时期黄河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的生机勃勃景象,右侧则是近代因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河水浑浊的触目惊心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立刻抓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让他们对黄河生态的变迁有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在讲解黄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时,志愿者们话锋一转,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推出了本次课堂的第一个核心环节——“水质净化小实验”。
志愿者们早已在讲台上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微型水质净化装置。他们用透明的塑料瓶,自下而上依次装入石英砂、活性炭、细沙和棉花,模拟了自然界中水的层层过滤过程。当志愿者们将一瓶事先准备好的混有泥沙的“污水”缓缓倒入装置顶部时,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只见浑浊的液体在层层过滤下,变得愈发清澈,最终从瓶口缓缓流出。志愿者们详细解释了每一层滤材的作用,强调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对于黄河健康的重要性。这个直观的实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果说科学实验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之门,那么随后的彩陶剪纸制作环节,则为他们提供了触摸黄河文脉、放飞艺术想象力的舞台。志愿者们早已为孩子们准备好了彩色的卡纸、剪刀和胶水。他们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黄河流域出土的经典彩陶纹样,如人面鱼纹、涡旋纹等,并讲解了这些古老图案背后蕴含的先民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随后,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将这些源于黄河的古老艺术元素,与现代的剪纸艺术相结合。孩子们时而低头构思,时而动手剪裁,通过稚嫩的双手跃然纸上。当一幅幅融合了古朴与现代气息的剪纸作品完成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青春的创造力与古老的黄河文明在指尖碰撞,让整个教室充满了艺术与文化的馨香。
此次课堂,志愿者们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保护黄河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场在教室里进行的相遇,让科技的理性光辉与艺术的感性之美交相辉映,共同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黄河情”,激励着孩子们从小立志,争做黄河文化的传承者与生态文明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