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阳光正好,微风拂过辛集乡赵庄小学的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书香的气息。6月23日,这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相遇”——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碧浪护河青,金堤守黄魂”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带着对黄河的深情与对教育的热忱,与这里的孩子们共同上演了一场黄河文化与青春力量的精彩邂逅。这场以“守护黄河根脉,传承文明薪火”为主题的活动,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黄河文化植入童心,让青春担当在互动中悄然传递。
活动在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宣讲中拉开序幕。讲台上,青年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迅速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他们的讲解声音洪亮、充满激情,讲到黄河的壮美时,还会配上生动的手势,仿佛将壶口瀑布的奔腾咆哮、河岸湿地的生机盎然都带到了孩子们眼前。为了让宣讲更具感染力,队员们特别准备了图文并茂的PPT,其中不仅有震撼人心的黄河风光,更有他们自己在黄河沿岸实地拍摄的照片:清晨薄雾中的黄河大桥、夕阳下泛着金波的河面、当地渔民淳朴的笑容……这些带着青春温度的影像,让孩子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雄浑与亲切。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吗?”志愿者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从黄河悠久的历史讲起,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大禹治水的传说与现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娓娓道来。在互动问答环节,志愿者们更是用“青春式”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这个问题超简单,谁来挑战?”“答对的同学太酷了!”轻松活泼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答对的孩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而得到鼓励的未答对者也毫不气馁,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理论宣讲之后,更精彩的实践环节接踵而至。“水质净化小实验”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当志愿者展示出浑浊的黄河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变得清澈时,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惊叹。志愿者们邀请孩子们上台协助操作,亲手参与过滤过程的孩子,脸上写满了新奇与自豪。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随后的手工制作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彩纸和黏土共同创作与黄河相关的手工作品。有的孩子用彩纸剪出象征丰收的麦浪,有的用黏土捏出灵动的黄河鲤鱼,还有的用画笔描绘出“黄河安澜”的壮丽景象。在轻松愉快的创作中,志愿者们分享着自己了解的黄河知识,青春的朝气与纯真的童心相互碰撞,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与艺术灵感。
这场相遇,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黄河文化知识,更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保护母亲河”的信念。而对于志愿者们而言,这次经历同样意义非凡,他们看到了知识传承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决心。
当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与青春力量的蓬勃朝气在赵庄小学完美交融,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黄河、热爱黄河的窗户,更让守护母亲河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这场跨越年龄的文明对话,正以青春之名,续写着黄河文化的新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共同为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