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在地方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更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30日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片区,对“洪楼1905” 项目的气承式基坑气膜技术进行实地考察。这一全国领先的绿色施工模式,不仅展现了济南在城市治理与环保技术上的前瞻性布局,更成为地方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该项目位于洪楼商圈核心位置,周边有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印象城、洪家楼天主教堂等地标性建筑,对噪音、环保的容忍度较低。为此,项目创新引入国内领先的基坑全封闭气膜系统。气膜长约159米、宽约108米,最高处距地面约50米,整体采用高强度PVDF膜材构筑,无梁无柱的设计提供了百米级超大跨度空间,充分释放作业面,大型车辆、塔吊均可在内部自由作业。

团队成员通过致电技术负责人刘经理了解,基坑气膜具有多项显著优势,通过采用高强度PVDF膜材构筑,以气压支撑形成无柱空间,兼具“防尘、降噪、抗雨”三重功能,扬尘阻隔率超90%、噪音降低80%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工地“尘土飞扬、噪音扰民”的顽疾。气膜内部配备智能温控系统与四台变频风机,实时调节环境参数,确保施工不受极端天气影响。项目技术负责人刘经理介绍,该技术使制冷供暖能耗仅为传统建筑的10%-25%,年均减少颗粒物排放超10吨,为建筑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济南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洪楼1905项目的绿色实践,正是济南响应国家战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土化路径的典型案例。从气膜技术的防尘降噪,到智能系统的节能增效,再到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设计,每一步都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不仅见证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更深刻感受到基层政府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执行力。未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总结绿色科技与城市更新的融合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