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青葵支教团”于2025年暑期赴江苏省睢宁县南门学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葵香五育沁童梦,雨润稚心伴夏长”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团以“培养扎根中国、胸怀世界的时代新人”为核心目标,从历史深处汲取精神力量,向世界舞台打开认知窗口,用全面素养筑牢成长根基,以精准调研优化服务供给,全过程彰显“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葵精神,让每一颗童心在爱的浸润中向阳而生。
一、红魂赓续,厚植家国情怀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的引领,成长之基在于价值铸魂。在“七七事变”88周年这个沉甸甸的历史时刻,青葵支教团以“沉浸式红色教育”为载体,让历史记忆走进童心世界。从回溯卢沟桥畔的烽火岁月、剖析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脉络,到借VR技术“云游”抗战纪念馆、以手工创作寄寓和平愿景,支教团多维联动,让佟麟阁等先烈“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的家国情怀,从史料文字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养分。
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浸润,不仅帮助孩子们读懂“爱国是成长底色”的深刻内涵,更将“强国必有我”的种子,悄然播撒在童心深处,恰似青葵扎根向阳,少年成长亦需筑牢精神根基。
图为支教团成员与孩子在活动后的合影 (杨沧燕 摄)
二、寰宇求知,涵养全球视野
民族复兴不仅需要坚守根脉,更需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青葵支教团深知,新时代少年既要“知中国”,更要“懂世界”。为此,支教团匠心打造了“童心共谱万邦曲,稚语同织环球梦”主题系列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足不出户的“环球旅行”。
四大洲文化课堂横跨亚、非、欧、北美,聚焦泰国、埃及、俄罗斯、美国四国特色文化坐标,通过趣味互动与民俗式体验促进文明对话,让孩子们在开放探索中涵养包容心态。模拟联合国辩论则围绕全球议题深化思辨,从“大英博物馆文物归属”延伸至“气候变化下的国际协作”,孩子们化身各国代表,援引国际公约论证立场,锻炼跨文化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从概念走向具象。
这场“环球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世界的多元肌理,更在心中埋下“既守得住根脉,也望得见寰宇”的理想信念。
图为支教团成员指导孩子制作简易木乃伊 (倪雨轩 摄)
三、德艺双馨,融汇五育素养
青葵支教团立足“明德育、启智育、强体育、塑美育、勤劳育”五大维度,将19类特色课程融入日常教学,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成长的“养分”。
德育课引入“汉礼”,在拱手揖让间传承“忠信孝悌”;智育课融合基础与拓展,以实验探索微观世界,用棋艺博弈启迪思维;体育课结合跆拳道、五禽戏,以“每周一技”强体魄、炼意志;美育课运用蓝晒、扎染与书法,绘就斑斓画卷,涵养审美与家国情怀;劳育课则开展种植与志愿服务,于实践中体悟耕耘收获、劳动光荣。五育课程融合间,既以多元场景夯实成长根基,更让素养培育贴合童心脉动,悄然勾勒出“德智体美劳”协同生长的育人图景。
图为支教团成员带领孩子们认识棋盘 (杨沧燕 摄)
四、聆听童音,聚焦成长需求
五育素养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精准的服务支撑。为进一步把握孩子们的需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青葵支教团同步启动“课后服务需求调研”,以问卷、访谈、座谈为桥,细致捕捉孩子们对红色主题活动、国际视野课程、五育实践课的参与感受、兴趣焦点与成长收获,重点关注他们期待延续的活动形式、时间安排与资源需求。在访谈中,孩子们说道:“蓝晒课能留住阳光的颜色,学校里从没见过!”“模拟联合国太有趣了,想知道更多国家的故事!”
这些调研不仅是需求的精准锚定,更是支教团与孩子们心与心的对话——从倾听童言到回应期待,每一份调整都扎根于真实的成长需要,而这份俯身倾听、用心回应的过程,本身就是最绵长的陪伴,让教育的温度在双向奔赴中愈发醇厚。
图为学生扮演小校长模拟解决学校问题 (杨沧燕 摄)
五、结语:手植葵香,心种暖阳
手植葵香,心种暖阳。这个夏天,青葵支教团以“葵香五育沁童梦,雨润稚心伴夏长”为指引,用红色教育筑牢“家国同频”的精神根基,以环球视野打开“胸怀天下”的认知窗口,借五育课程夯实“知行合一”的成长底气,凭精准调研架起“双向奔赴”的陪伴之桥。从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到多元世界中的文明对话;从课堂上的素养培育,到调研时的用心倾听,每一份付出都化作滋养童心的雨露,让“扎根中国、胸怀世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图为结营仪式后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合照 (杨沧燕 摄)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葵精神,不仅是这个夏天的生动注脚,更将成为持续深耕的方向。未来,青葵支教团将带着这份与童心同行的热忱,继续探索乡村教育的路径,让五育的芬芳持续浸润童梦,让陪伴的暖阳始终照亮成长,助力每一颗童心都能向阳而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