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阳光明媚,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辛集乡赵庄小学,他们带来的黄河文化宣讲,并非仅仅是一场热闹的课程,而是着力于让黄河文化与保护理念在这片乡村校园中落地生根。
志愿者们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接受黄河文化,就必须注重“接地气”的讲解。他们巧妙地结合当地乡村环境,把黄河生态保护与孩子们熟悉的“村里的小河”紧密联系起来。“保护黄河就像保护我们村边的河一样,要让水干净、岸边绿。”简单而亲切的话语,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在PPT里,志愿者们还加入了当地河流与黄河的关联图,清晰地告诉孩子们:“我们身边的水,最终可能汇入黄河,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母亲河。”这些贴近生活的讲解,让孩子们对黄河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让这次宣讲的影响能够延续下去,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份“文化种子包”。里面不仅有黄河文化小手册,还有水质观察记录表。他们鼓励孩子们课后观察身边的水环境,记录自己的发现。在实践环节,志愿者们教的“水质净化小实验”方法简单可复制,孩子们回家后能用常见材料重复操作,亲身体验水质净化的过程。手工制作的牛皮纸陶罐则成了“文化信物”,志愿者们告诉孩子们:“看到它,就想想黄河的故事。”每一个陶罐都承载着黄河文化的记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制作着,仿佛在用心守护着这份文化传承。
这场深耕式的宣讲,让黄河文化从课堂延伸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孩子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水环境,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黄河文化保护的理念,也从简单的认知逐渐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习惯。在乡村校园里,黄河文化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们会带着对黄河的热爱,成为保护黄河的坚定力量,让黄河文化在乡村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