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一行人,迎着夏日的微风奔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正式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紧扣当地茶染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怀揣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对乡村振兴的思考,深入坐落于河山脚下的“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通过实地走访、技艺体验、交流访谈等多元方式,探寻茶染技艺对“茶乡”日照发展的深层推动作用。
在“无失山房”,实践团成员首先跟随茶染非遗传承人朱春莲老师走进工坊核心区域。院子里,竹制晾晒架整齐排列,茶染布料在阳光下舒展,从淡雅的米黄到沉静的赭石,每一种色泽都透着茶叶的自然清香。朱春莲老师指着正在发酵的茶料介绍:“咱日照茶染讲究‘天工合一’,只用本地云雾茶的鲜叶和茶梗,经分拣、杀青、渥堆发酵、熬煮取汁等23道工序,少一步都出不来这温润的质感。”她指尖拂过一块茶染方巾,“你看这自然形成的冰裂纹,是茶汤与布料对话的痕迹,就像咱日照的山与海,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朱春莲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扎缬”与“煮染”工序。同学们屏息凝神,用棉线在棉布上扎出星辰、海浪等纹样,再将其浸入沸腾的茶染液中。看着布料在茶汤里缓缓晕染变色,原本素净的棉布逐渐披上带着茶香的外衣,成员们纷纷感叹传统技艺的精妙。“原来一块布的蜕变,要经过这么多耐心的等待。”实践团成员深有感触,“朱老师说‘染布如育人,急不得’,这不仅是手艺,更是生活哲学。” 随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亲自体验了茶染手帕的制作过程,让实践团更深刻地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魅力与韵味。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茶染技艺的温度,更看到了传承人朱春莲老师用坚守赋予传统技艺的时代生命力。后续团队将结合专业知识,为茶染技艺的市场化推广献策,让这抹带着日照茶香的东方色彩,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