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相济染春秋,草木含情映古今。”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继续探索茶染非遗的传承之路。实践团成员们在传承人朱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古法茶染的染料晾晒区与成品陈列室,亲手体验了茶染围巾的浸染与晾晒工序,更围绕茶染技艺的应用前景与朱老师展开深入探讨,力求挖掘这门古老技艺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点。
茶染技艺,作为一种深植于自然与文化土壤中的独特工艺,凭借茶叶之灵魂、清泉之韵律、布料之质地,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这一技艺在严格遵循古法“一煮二浸三晾”的传统工艺流程基础上,大胆创新,巧妙地融入了当地日照绿茶所特有的清新香气。如此一来,经过茶染工艺处理的染织品,不仅完好地保留了草木的自然本色,更在无形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茶香。
亲手浸染围巾时,看着素白的棉布在茶水中逐渐晕染出浅绿、深蓝的层次感,仿佛触摸到了时光流转的痕迹。当染好的围巾在阳光下晾晒,茶香与布香交织,我们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扎根的土壤。
茶染如一位沉默的智者,用草木的语言诉说着千年故事。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它正以教育为笔、创新为墨,书写着新的篇章。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愿成为这座文化桥梁的搭建者,让茶染技艺在教育创新中焕发新生,让更多人读懂非遗背后的文化基因与乡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