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一节充满活力的“趣味英语课”成功开展。本节课旨在让孩子们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突破表达障碍,敢于在交流中展示自我,进而激发对英语学习的持续热情。
为精准对接孩子需求,开课前夕,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成员蔡珊妮老师首先与孩子们展开深入沟通,重点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与诉求。孩子们的核心困惑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知识掌握层面,对单词记忆方法和语法结构理解存在较多疑问,希望学习实用的学习技巧;二是表达实践层面,部分孩子存在“哑巴英语”问题,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说英语。针对这些需求,老师迅速调整课程节奏,决定以轻松趣味的形式为主线,将单词记忆技巧、语法结构总结与表达鼓励融入课堂,确保课程内容精准解决孩子痛点。
课程正式开始后,老师以生动形象的动物主题图片为切入点,用动物类单词串联起整节课堂的知识脉络,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讲解单词记忆技巧与语法结构时,孩子们全程专注听讲,面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回应、大胆作答,遇到疑惑也能主动举手,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问题。 为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回顾环节,多次对已讲内容进行提问。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对过往知识点掌握扎实,均能对答如流,展现出极高的学习效率与热情,也让老师感受到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英语知识,更让他们逐渐意识到:英语学习并非枯燥的任务,也可以充满趣味与活力。
为进一步鼓励孩子们开口说英语,课堂设置了“谁是卧底”互动游戏环节。当PPT切换到游戏页面时,孩子们虽对“用英语表达”存在顾虑,初期表现较为沉默,但在老师的主动鼓励下——“大胆举手参与,不会的单词老师会帮忙,不用害怕出错”,大家纷纷鼓起勇气,积极加入游戏。 游戏初期,部分孩子仍显害羞,遇到不会的表达时会支支吾吾。老师及时引导:“不会的单词可以用其他词替换,也可以用学过的单词或完整句子表达”。经过两三轮游戏的磨合,孩子们的表达越来越自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老师寻求提示,并能在引导下用英语清晰传达自己的想法。游戏结束后,老师为孩子们分发了小零食,希望通过这份小小的礼物,让他们记住这次勇敢表达的经历,彻底打破 “英语表达很可怕” 的心理障碍。
本次“趣味英语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的单词记忆技巧与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敢于表达、乐于展示的潜力。课程的意义远超知识传递: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英语学习的新灵感,传授了实用的表达方法,更启发他们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期待孩子们能将本节课的收获延伸到未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这份敢于表达、勇于展示的自信,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