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族文化的种子遇上纯真的童心,会绽放出怎样的花朵?8 月 1 日,苏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手足相亲,守望同心” 实践小组用一场生动的民族知识课堂,给出了温暖答案。

为了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实践小组成员杨景琪、唐苏楠早在活动前就开始精心筹备。他们在网上广泛搜集各民族的文化资料,反复打磨 PPT 内容,只为将最鲜活的民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为了让知识更具温度,团队还专程前往上海民族博物馆,在一件件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展品前驻足:满墙的特色服饰绣着不同民族的图腾,古老的乐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歌谣,一个个动人的民族故事更是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只有自己先读懂民族文化的魅力,才能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孩子。” 唐苏楠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活动当天,小组成员与金湖社区的工作人员仔细协商流程,从互动游戏到知识问答,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贴近孩子的认知世界。课堂上,当 PPT 展示出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当杨景琪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故事时,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场别开生面的社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更在他们心中悄悄播下了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的种子。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次用心的分享里。” 杨景琪感慨道。对实践团的同学们而言,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认知,积累了活动组织的实战经验,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唯有主动走近、真诚交流,才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而那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绽放出最美的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