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但他们凭借智慧与坚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推广之路愈发宽广。
批量生产的难题最先显现。茶染依赖天然茶叶,其染色效果受茶叶品质、水温、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像化学染色那样实现标准化生产。实践团成员们多次返回“无失山房”,向朱春莲老师请教稳定染色效果的技巧。他们还查阅了大量文献,结合现代实验方法,记录不同茶叶用量、温度、浸染时长下的染色数据,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总结出一套相对稳定的生产参数,为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成本问题也一度让推广工作陷入困境。天然茶叶原料的价格高于化学染料,加上茶染工序相对复杂,导致茶染产品的成本较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实践团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可度在提升,愿意为生态理念支付一定溢价。于是,他们调整了推广策略,在产品宣传中更突出“天然环保”“传统技艺”的附加值,同时与茶叶产地的农户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原料成本。这些措施让茶染产品的价格逐渐趋于合理,吸引了更多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者。
公众认知的局限性也是一大挑战。部分人对茶染缺乏了解,认为其颜色单一、牢度不够,不如化学染色产品实用。为了改变这种观念,实践团开展了“茶染耐用性实验”。他们将茶染布料与化学染色布料同时进行水洗、暴晒等测试,并用视频记录下过程。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特殊固色处理的茶染布料,耐用性并不逊色于普通化学染色布料,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茶染布料会呈现出独特的复古色泽,更具韵味。这些实验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有效扭转了部分人对茶染的偏见。
此外,实践团还面临着推广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积极申报各类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项目,凭借生态茶染推广项目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成功获得了一笔项目资金。同时,他们还通过开展付费茶染体验课程、定制茶染文创产品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了推广活动的良性循环。
朱春莲老师看到实践团为茶染技艺付出的努力,感慨道:“你们不仅传承了手艺,更用年轻人的方式解决了老手艺在新时代的难题,让茶染有了更长远的生命力。”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就能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