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市东港区 “无失山房” 的实践过程中,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青衿染忆” 实践团的成员们,从茶染技艺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生态智慧。
走进手工坊,成员们就发现这里没有刺鼻的化学染料味,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茶香。朱春莲老师介绍,茶染所用的原料只有茶叶、水和天然布料,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煮染液剩下的茶渣,会被收集起来当作肥料施到院子里的茶树上;染过布料的废水,也能用来浇灌花草,完全不会造成污染。这种 “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的循环模式,让成员们惊叹不已。
在茶叶的选用上,也体现着对自然的尊重。朱老师从不采摘刚发芽的嫩茶,只选用成熟的叶片,“要给茶树留着生长的力气,这样来年才能有更多的茶叶可采。” 她还会根据季节调整采摘量,春夏季多采一些,秋冬季则少采,顺应茶树的生长规律。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成员们深受触动。
茶染的工具也多是天然材质。染缸是陶土烧制的,捆扎布料用的是棉线或麻绳,搅拌染液的是 wooden 木棒,晾晒布料用的是竹制架子。这些工具不仅环保,而且使用寿命长,有些甚至能传好几代人。朱老师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都是想着要和自然好好相处。”
实践团成员们还发现,茶染技艺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其实也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晴天利用阳光晾晒,阴天借助湿润的空气让颜色更均匀,这些都不是对自然的强行改造,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巧妙运用。小张在实践笔记中写道:“茶染技艺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人类与自然,让我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离开手工坊时,成员们带走的不仅是亲手制作的茶染作品,还有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他们意识到,茶染技艺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他们希望能将这种生态智慧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在生活中践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