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层峦叠翠之中,军山森林日复一日地吐纳着生机。这里,有两道身影,以不同的年岁,踏着相同的山路,丈量着同一片青山的脉络——一位是扎根十年、风霜刻面的老护林员刘艳辉,一位是怀揣热爱、坚守四载的年轻护林员刘鹏。近日,山西师范大学绿色先锋队的学子们深入军山国营林场管护站,聆听了这两位跨越代际的“山林卫士”用脚步和心灵写下的守护故事,感受到一份穿越时光、纯粹而深沉的绿色情怀。
十年风霜路:青山为伴,深情刻入年轮
“守着守着就有感情了,就像看着自家的孩子长大,放不下了。” 刘艳辉师傅的声音里,浸染着十年山风的淳朴与坚定。十年来,他成为军山的守护者,从此,日均15公里的崎岖山路,成了他生命中最熟悉的乐章。春防星星之火于未燃,夏查暴雨后的滑坡险情,秋护新栽幼苗的脆弱希望,冬巡猎套、守护生灵安宁——四季轮回,职责在肩。
他清晰记得西边那段曾布满碎石、夏日烫脚、冬日溜滑的险坡,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曾在大雪封山时迷路,靠着辨日方向,在刺骨寒冷中摸索两小时才寻得归途。然而,当听到村里老人感慨“这几年山青了,夏天凉快了”,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心底的暖流。他亲历了军山从昔日盗伐留下的“天窗”斑驳,到如今林木葱郁、遮天蔽日,鸟鸣啁啾、野物频现的喜人蜕变。挑战在变,从严防人祸到对抗天灾冻害虫害;不变的是那份融入骨血的守护本能。如今,他行走林间,闭目便能嗅出松脂的凛冽与杏花的清甜,这份与山林血脉相连的默契,是十年光阴最深情的馈赠。风霜染白了他的鬓角,也在青山之上刻下了繁茂的年轮。
四载青春行:以心读林,热爱浇灌绿意
“护林不光是‘看管’,更要‘懂它、爱它’。” 前辈师傅的这句话,成了年轻护林员刘鹏扎根山林的座右铭。四年前,带着对宁静山野的向往,他走进了这片绿海。最初以为“巡山就是走走逛逛”的简单想象,早已被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日益深厚的山林情谊取代。
他的每一天,始于晨曦中的整装待发。规划路线,带上砍刀、水壶、干粮和急救包,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林间的每一处细节:树皮有无异样?可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倒伏的枯枝是否阻碍了道路?他会在巡山日志上认真记录新发现的鸟巢、初绽的野花。一次巡山途中,偶遇一只机灵的小松鼠“偷”走他放在石头上的饼干,抱着战利品躲在树杈上大快朵颐的憨态,让他忍俊不禁,驻足良久。这份与山林生灵不期而遇的乐趣,是工作最美的点缀。
更难忘的是去年夏天那场倾盆大雨。他发现一棵遭雷击的老树断枝重重砸在必经的小路上。没有丝毫犹豫,他顶着如注的雨水,挥舞砍刀,奋力清理。两个小时的奋战,浑身湿透,泥浆裹满裤腿,但当看到道路恢复畅通,想到可能避免路人遇险,心底涌起的是一股沉甸甸的踏实。四年光阴,山林的静默与蓬勃,磨平了他曾经的急躁,赋予了他山一样的沉稳与耐心。他从一个初入山林的“新手”,正一步步成长为用心去“阅读”森林、用爱去守护它的“知己”。他的青春,在这片绿意中淬炼出别样的光彩。
共同的誓言:守护,是心与山的约定、
两代人的足迹,踏过不同的岁月长度,却深深烙印下同一份守护的誓言。他们的故事,最终指向一个朴素的真理:绿水青山的永续,绝非少数人的责任,而是需要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珍视与行动。
刘艳辉师傅忧心那些被随意丢弃、深埋土中难以降解的塑料瓶,他真诚呼吁:“离自然近一点,对它好一点,它给咱们的回报就多一点。” 刘鹏则恳切希望人们进山游玩时,手下留情,不采摘野花野果,不携带火种,看到破坏行为及时发声,“每个人多注意一点,森林就能少受点伤害”。他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绿色的种子:刘艳辉梦想着带孩子们走进育苗地,亲手触摸嫩叶的生机,观察蚁群协作的奇妙,在幼小的心灵播下敬畏自然的种子。
当山西师大的学子们走出军山,带走的不仅是访谈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坚守、热爱与责任的深刻感悟。军山的年轮里,刘艳辉师傅的十年风霜与刘鹏的四年热忱,正如同老树与新芽,共同编织着森林生生不息的未来。他们的身影,是青山最忠诚的注脚;他们的故事,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动人、最纯粹的诠释——守护,是心与山之间最庄严的约定,需要你我共同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