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深入探访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对话村委书记,实地调研问卷村民,深入调研这座红色村庄“以红带产,以特兴村”的振兴实践。
在回答红色文化对经济产业的推动作用时,村委书记目光坚定:“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研学路线等方式。” 这一理念已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具体路径——红色精神不仅滋养了村民的凝聚力,更赋能了村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内核。一批根植于红色沃土的企业,在汲取江姐精神养分中,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独特的产品内涵与品牌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了差异化发展之路,收获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硕果。

图为采访村委书记。杨杨雅渝 供图
当谈及花灯产业如何吸引游客时,书记热情介绍了江姐村花灯产业的华丽蝶变。花灯,这项传统技艺在江姐村实现了从传统民俗到现代文旅的跨越,化身为“中华彩灯”这一璀璨名片。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张萍书记的回村引领——她不仅将精湛的制灯技艺带回故里,更通过系统性培训点燃了村民的技艺传承与创新热情。江姐村凭借毗邻“中华彩灯大世界”的区域优势,巧妙构思,将不朽的红色历史叙事与流光溢彩的彩灯艺术无缝交融,为游客奉上视觉震撼与精神洗礼的双重盛宴。

图为参观花灯展厅。任焰娟 供图
江姐村的香柚产业,又想让游客记住怎样的故事?答案质朴而有力:口感、品质、价格,以及那份纯天然的本真。在市场竞争中,江姐村香柚不追求浮华的营销噱头,而是回归农产品的本质——以过硬的果品口感、严格把控的质量标准、亲民合理的价格定位,尤其是坚持生态种植、自然成熟的“纯天然”属性为核心竞争力。每一颗香甜的柚子,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江姐村人尊重自然、守护品质的踏实故事,让消费者品尝到的是美味,更是安心与信任。

图为采访当地香柚种植者。杨杨雅渝 供图
为全面感知产业发展实效,实践团深入村户开展问卷调查。走访显示,村民对江姐村依托红色文化、彩灯技艺、特色香柚等发展路径普遍认同。一位参与问卷的村民感慨道:“现在村里名气大了,游客多了,家门口的机会也多了。” 问卷数据清晰印证了特色产业对提升本村知名度、吸引外来游客、创造本地就业机会的显著作用,村民的获得感和对村庄未来发展的信心成为产业价值最生动的注脚。

图为走访村民调查问卷。任焰娟 供图
本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实践团对江姐村的深度调研,不仅记录了一个红色村庄如何让精神遗产焕发产业新生机的智慧,更揭示了乡村振兴中文化、特色与民生福祉紧密联结的内在逻辑。江姐村以“红”铸魂、以“灯”增辉、以“柚”富民的三色发展实践,为赓续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展望未来,江姐村在坚守红色根脉、深化文旅融合、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链的道路上,其独特的三色交响曲,必将奏响更加恢弘动听的共富新乐章——让精神的火炬照亮产业,让产业的光芒温暖千家。
通讯员 何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