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以初心为笔,绘就实践蓝图
为了让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青衿染忆”实践团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浏览网络信息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茶染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以及在日照地区的传承情况,为实地调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团队还根据日照茶染特点,制定了问卷,并在线上线下发放了问卷。明确了实地调查的重点内容、采访交流的问题提纲以及实践体验流程等。此外,团队还提前与“无失山房”茶染非遗手工坊的负责人取得联系,沟通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期待,等待着与茶染非遗文化的深度邂逅。
实地调研:以脚步为尺,丈量非遗湿度
6月30日中午,“青衿染忆”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无失山房”茶染非遗手工坊。一踏入工坊,一股古朴而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展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茶染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像是一幅独特的艺术画作。有色彩斑斓的茶染丝巾,造型别致的茶染折扇,精致的茶染书画等。实践团成员们一边仔细观察工坊内的环境和陈设,一边认真记录着所见所闻。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日照茶染传承人朱老师还对茶染作品的色彩、图案、材质等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茶染工艺在不同作品上的应用和表现形式。通过身临其境的实地调查,实践团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无失山房”茶染工坊的独特韵味,对茶染非遗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采访交流:以对话为桥,倾听传承心声
在“无失山房”茶染非遗手工坊,实践团成员有幸与日照非遗茶染传承人朱春莲老师深入交流。从朱老师口中得知,她从事茶染技艺传承已有数十年,对茶染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采访中,朱老师向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茶染技艺的历史传承。她说,茶染技艺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过去人们常用茶叶来染制衣物和布料,不仅环保健康,而且染出的颜色自然雅致,深受大家的喜爱。朱老师还讲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茶染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和兴趣不足,愿意学习和传承茶染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这项古老的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朱老师言语间透露出对茶染技艺传承的担忧。
实践过程:以双手为媒,触摸文化肌理
在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交流之后,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还亲自动手体验了茶染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从选材,煮茶到染色,再到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扎、绑、缝等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最后,经过清洗、晾晒等环节,一件件充满创意和个性的茶染作品逐渐呈现在了大家眼前。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领略了茶染工艺的精湛技艺,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不易与珍贵。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茶染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工艺特点和发展现状,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的坚守与奉献。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关注茶染非遗文化,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守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