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真(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402班)
转眼间,支教的最后一周已经到来。站在教室门口望着孩子们的笑脸,总觉得昨天才刚拖着行李箱来到这里——那时连记清三十多个名字都要在笔记本上反复标注,如今却能在课间一眼认出哪个孩子又偷偷藏了零食,哪个总爱躲在后排画画。
大家好像都敏锐地察觉到了分别的临近。这几天,总有女同学红着脸把信封塞到我手里,指尖还沾着彩笔的痕迹。信封上用歪扭的字迹写着“8月1日打开”,有的更是在封面上就写上了对老师的感谢以及祝福。我把这些五颜六色信小心收在书包里,像捧着一整个夏天的秘密。
想起第一堂英语课,孩子们还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如今只要我开始领读,大家就能很大声的回应我,能记住我读一遍他们得读三遍。科普课更是成了热闹的小天地。每当我举起实验器材问“有哪位小朋友想尝试一下呢”,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小烟花—孩子们纷纷踮着脚把胳膊伸得笔直,小手高举,此起彼伏的“我来!我来!”撞得窗户都嗡嗡响。被点到的孩子攥着器材,认真的按步骤做实验。
今天放学时,我们还是照常送他们到校门口,有个男孩突然跑过来,问:“老师,你明年还会再来吗?”我没法准确回答,只是告诉他:“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和你们相遇发生的所有事情”
现在看着讲台上的粉笔头,突然明白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是这些孩子让我知道,原来真诚的联结可以如此简单——不过是几十次课堂上的对视,几句笨拙的告别,和那些要等到8月1日才肯说出口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