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甜甜(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405班)
作为小喇叭实践队的一员,看着陶港中心小学操场上那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水火箭,忽然觉得这场比赛早已超越了活动本身。三到五年级的孩子们用塑料瓶、彩纸和无限热情,为我上了一堂关于团结、创造与童真的课。
昨天备赛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有人笨拙地剪着尾翼,有人举着彩笔纠结图案,有人拿着胶带反复固定——没有谁指挥,却自然地分好了工。没人计较谁做多做少,只想着让作品更完美,那种自发的团结协作,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更有力量;那种“我们要一起做好”的默契,比任何口号都动人。原来团结从不是刻意的要求,而是孩子们天性里的善意。
今天赛场边的水火箭队列,更让我挪不开眼。有的箭身贴满星星,像把银河裹在了瓶身上;有的用红笔写着“中国航天”,笔锋稚嫩却格外郑重,那是乡村孩子对宇宙最质朴的向往;还有的尾翼上签着歪歪扭扭的名字,像是把整个团队都装进了梦想里。这些巧思哪是“创意”能概括的?分明是他们用心灵编织的诗。
比赛开始后,操场上的呐喊声要把天空掀起来。三年级小朋友踮着脚喊“再打几下”,小脸涨得通红;四年级的加油声混着打气筒的“滋滋”声,成了最热烈的背景音;当五年级第五组的火箭冲破纪录时,孩子们瞬间抱成一团,笑声里全是毫不掩饰的狂喜。没获奖的孩子也在使劲鼓掌,那种为同伴喝彩的真诚,让我忽然明白:童年的快乐从不是独占,而是共享每份惊喜。
颁奖时,看着孩子们举着奖状蹦跳的样子,突然觉得我们带来的不是支教,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他们用团结告诉我什么是协作,用巧思展现创造的本真,用欢呼与拥抱诠释最纯粹的快乐。那些写着“中国航天”的水火箭飞向天空时,或许不仅是探索宇宙的第一步,更是在告诉我:童真从不是幼稚,而是能点亮世界的光。
这场比赛教会我的,远比我教给他们的多。团结的力量、创造的火花、童真的热忱,都藏在那一道道冲向天空的弧线里。或许未来他们未必记得这场比赛,但此刻埋下的种子,总会在某天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