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睿婕(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404班)
作为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实践部小喇叭实践队的队员,当站在讲台前讲解《女娲补天》时,窗外的蝉鸣正盛。这是我支教的第三周,黑板右上角的日历被红笔圈出了离别的日期——还有七天,这场夏日的相遇就要画上句点。
孩子们的心思显然不在“五色石”上。文艺晚会的排练占据了课间和放学后的时光,课堂上总有细碎的讨论声飘过来,是在说合唱的站位,还是舞蹈的动作?我把提前准备好的彩泥分下去:“咱们先当回女娲,用这些‘五色石’补补自己画的天空吧。”瞬间亮起的眼睛里,浮躁像被风吹散的云,他们捏着彩泥,听我讲女娲炼石时的执着。
视频里的动画短片播到天塌地陷的画面,后排的小丫头攥紧了拳头。我趁机停下:“你们看,女娲补的不只是天空,还有人们心里的害怕。就像咱们排练节目,也是想把快乐补进晚会上每个人的心里呀。”叽叽喳喳的讨论变成了若有所思的点头,再读课文时,“勇敢”“担当”这些词,好像有了具体的模样。
放学时,课代表抱着作业本过来,偷偷塞给我一张画:歪歪扭扭的女娲身边,站着个拿着语文书的小人。“老师,你就像女娲,把我们散开的心补起来了。”晚风穿过教室,吹起画纸的边角,也吹软了我酸涩的眼眶。
剩下的日子,既要教完最后几篇课文,也要陪他们把晚会的节目练完。或许支教的意义,本就不是完美的课堂,而是在这些兵荒马乱的时光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会专注,学会珍惜——像女娲补天那样,用真诚的碎片,拼凑出难忘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