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 趣味历史课走进校园
2025年8月22日,一堂聚焦“古人的生活智慧”的趣味历史课成功开展,课程面向初中生群体,旨在打破传统历史知识的枯燥印象,让同学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历史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大家主动探寻古人生活里的智慧光芒。
课程伊始,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成员成钰松同学并未直接讲解复杂的历史理论,而是从同学们易于理解的“古人的‘肥宅快乐水’”切入,巧妙关联生活场景,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当成老师讲述“袁术兵败后渴求蜜水却无法得到”的历史故事时,台下同学们眼中满是好奇与探究的神色。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拉近历史与同学们距离的关键——将看似遥远的古代生活细节,与大家熟悉的认知建立连接,有效填补了同学们对古人日常生活了解的空白。
随着讲解深入,成老师围绕古人饮食与服饰两大板块展开,清晰拆解知识要点。在饮食方面,详细梳理了从先秦蜜水、历代茶饮,到宋代奶茶、夏日冷饮,再到兼具养生功能的保健饮子的发展脉络;在服饰方面,逐一介绍了不同朝代服饰的特色变化,从秦汉的庄重、唐代的华美,到宋代的简约、明代的端庄,让同学们系统了解古人在生活美学与实用需求上的智慧结晶。讲解过程中,同学们的专注度不断提升,眼神从最初的好奇逐渐转变为投入与思考,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融入古人衣食住行的鲜活存在。
实践讨论环节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平时略显拘谨的同学们纷纷活跃起来,全身心沉浸在历史的趣味探索中。部分小组围绕“宋代点茶”展开热烈讨论,有的同学坚持斗茶时茶汤“乳白均匀、无浮沫”为最佳状态,有的则认为“挂杯持久、香气浓郁”更能体现点茶技艺,大家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宋代茶文化的理解;另有小组聚焦古代服饰,同学们对着服饰图比划不同朝代衣袖的款式差异,从汉代的宽袍大袖到唐代的窄袖设计,不仅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还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衣袖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展现出极高的探索热情与思辨能力。
此次“古人的生活智慧”趣味历史课,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关于古人饮食、服饰的实用传统文化知识,更让授课团队坚定了以趣味形式普及传统文化的信念。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此类特色课程走进更多校园、社区,为更多青少年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让同学们在未来主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探索历史智慧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共同守护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