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走进“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聚焦茶染这一非遗技艺,通过沉浸式观察、亲身体验及深入思考等方式,探寻这门古老技艺在日照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茶染技艺是我国传统植物染工艺的精华,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与自然沟通的智慧体现。日照的茶染技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匠人选用当地云雾孕育的茶叶,用古法熬制提取染料,再凭借灵巧的双手将土布、棉麻等材质染出深浅各异的茶褐色。每件作品都带着自然的气息与时光的痕迹,是传统技艺在当代得以延续的鲜活例证。此次实践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茶染非遗的生存现状,破解其传承难题,探索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路径,为日照茶乡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增添青春动力。
在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不仅查阅了大量有关茶染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研究文献,还走访了相关文化部门,了解日照茶染的历史脉络和现存情况。结合日照茶染的地域特点,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涵盖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度交流、实地体验茶染制作等环节,并最终选定“无失山房”作为核心实践地点。
“无失山房”负责人朱春莲老师与茶染技艺相伴了大半生,对这门手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她的手工坊里,每件茶染作品都有独特的故事,有的复刻了当地传统纹样,有的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朱老师坦言,茶染技艺的传承之路并不顺畅,耗时费力的制作过程使其在快消时代难以获得优势,而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疏远更让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但她始终相信,茶染所蕴含的自然理念和文化内涵在当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找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实践团成员们被她的执着所感染,也更清楚地认识到青年一代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
实地实践时,在朱春莲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开启了与茶染技艺的深度交流。他们先是认真观摩朱老师演示茶染的关键步骤,看她如何根据茶叶的新旧调整熬制时间,如何通过浸染次数控制颜色深浅。之后,大家分组动手操作,从清洗布料、调配染料,到捆绑图案、浸入染缸,亲身体验了茶染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实践过程中,团队深刻认识到,茶染非遗的传承不仅是对文化的守护,更是推动日照茶乡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日照拥有优越的茶叶资源,茶染技艺的发展能让茶叶从饮品拓展到文化创意领域,形成“种茶—制茶—茶染”的完整产业链。比如,开发茶染研学课程,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茶文化;打造茶染主题民宿,将茶染元素融入住宿环境,提升旅游的吸引力。这些想法的实现,需要年轻一代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技艺,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其传播范围。
茶染技艺犹如一束穿越时光的光,照亮了日照茶乡的文化底蕴。“青衿染忆”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会将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茶染的魅力。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技艺一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助力日照茶乡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