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陕北民俗文化深厚内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8月16日,长安大学“布叠秦韵,绣梦延川”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碾畔民俗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学习活动。在指导老师郎亮明的带领下,队员们通过切身感受陕北秧歌、道情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探寻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路径。
一、深挖民俗底蕴触摸文化根脉
在碾畔民俗博物馆,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系统了解陕北地区悠久的农耕文明、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以及丰富的生活习俗。纺车、剪纸、布堆画等一件件饱含历史温度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当地人民的勤劳智慧与非凡创造力。同学们结合自身设计学等专业知识,围绕“如何将传统技艺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展开热烈讨论,积极为后续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积累第一手素材和创意灵感。
二、沉浸非遗现场习得文化精髓
实践学习的重头戏在于亲身体验。在民俗艺人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非遗技艺的学习中。铿镪的锣鼓点激荡人心,队员们手执红绸,跟随节奏认真习练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在热情的扭动中深切体会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蕴含的豪迈气韵与生活激情。在道情演唱环节,队员们勇敢尝试,用质朴的方言学唱经典曲目,高亢悠扬的曲调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陕北民歌穿透岁月的艺术魅力。指导老师郎亮明强调:“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于沉浸式体验和深度融入。同学们今天通过亲手触摸古老器具、亲身扭动秧歌、亲口传唱道情,这些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精髓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同学们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深化文化认同,激发守护和创新的内生动力。”
三、收获实践真知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乾坤湾碾畔之行,是一次生动的乡土文化教育课。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度调研,队员们对陕北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思考如何发挥专业特长,讲好非遗故事,探索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和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的有效途径,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