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兰州7月17日讯(通讯员 程峰)近日,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怀着崇高敬意,走访慰问了扎根兰州的退役军人杨爷爷与艾毓忠爷爷。在质朴的交谈中,学子们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汲取宝贵的精神滋养。
1963年,已在工厂拥有稳定岗位的杨爷爷,怀揣报国热忱毅然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奔赴东北鸭绿江畔,投身国防铁路建设。此后,他辗转成都参与保密工厂与社区建设,又赴北京支援早期地铁工程。1969年退役后,他继续扎根兰州,成为构筑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一员,直接参与了一号、四号防空洞的施工。六载军旅生涯,不仅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升华了思想境界。他深情寄语青年学子:珍惜韶华,学好本领,勇担先锋之责,以科学技术助力国家强盛。1949年12月,年仅14岁的艾毓忠受军人家庭熏陶参军入伍。1950年加入解放军第一军后,虽因年龄未能首批入朝,但1953年随部队整编,他终于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在硝烟弥漫的前线,作为医疗兵的他无畏穿梭,勇敢救护伤员,历经炮火洗礼。面对物资匮乏,他反复试验自制消毒液,因贡献突出荣立三等功。战后,他作为老兵重返朝鲜参与重建,深受当地民众尊敬。归国后,他来到兰州,与同样响应国家号召、远道而来的劳模艾奶奶相识相守,扎根西北。两位老兵经历各异,却同样怀揣为国奉献、扎根西北的赤诚之心。他们不约而同地对探访的青年学子寄予厚望: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望青年一代能勇立潮头,发光发热,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续写
新的时代华章。
图为志愿者们采访艾爷爷。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朝辉 摄
图为志愿者们采访杨爷爷。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朝辉 摄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老兵们用一生践行的忠诚与担当,深深感染了实践团成员。他们身上闪耀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澎湃动力。学子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必将铭记前辈嘱托,锤炼过硬本领,矢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智慧。
文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程峰
摄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黄朝辉
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程峰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撰稿:程峰 初审:杨芊 终审:蒲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