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饮,可品,亦可染。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染织文化中,茶染,这门利用茶叶、茶枝甚至茶渣为天然染料,赋予织物温暖质朴色调的古老技艺,正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环保理念,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染的历史,几乎与茶文化本身相伴相生。先民们发现,浸泡过茶叶的器皿或布帛,会留下难以洗去的淡雅痕迹。智慧的古人由此发展出一套利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媒染剂(明矾、铁锈水、草木灰等)和不同工艺(煮染、冷染、发酵染等),在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上呈现米黄、驼色、卡其、棕褐乃至灰黑等丰富且柔和色调的技艺。它源于生活,取之自然,体现了“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与实用智慧。
茶染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匠人的经验与耐心。从选茶(老茶、粗茶往往效果更佳)、熬煮染料、处理布坯(精练脱脂),到浸染(温度、时间控制)、媒染(决定最终色相和牢度)、反复浸染加深颜色,再到最后的固色、晾晒,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那层层叠加、晕染过渡的茶色,非化学染料的鲜艳夺目,却如大地般沉静温厚,每一寸纹理都记录着时间与匠心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