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追寻岁月印记 传承精神力量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王银珍 管昕 阅读:17 复制标题和网址

晨光微熹时,我们的车队驶入济南地界,车窗外的垂柳在风中轻拂,像无数双注视着今日的眼睛。这场以历史记忆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从踏入济南历史纪念馆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简单的行程安排,而变成了一场与过往的对话、与精神的相遇。青砖灰瓦的纪念馆静立在晨光中,檐角的风铃偶尔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那些沉睡已久却从未褪色的故事。

缓步走过纪念馆的长廊,玻璃展柜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低声讲述。一把1928年的大刀静静躺着,刀身的缺口里还嵌着暗红的锈迹,讲解员说这是当时民众使用的器物。指尖隔着玻璃划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刃痕,忽然想起史料里记载的细节:有位叫史砚芬的青年,在组织进步宣传时被捕,狱中给弟弟妹妹写信说"我们的死,是为着千万人的生",临刑前还高唱着信念之歌。展柜旁的照片里,他穿着学生装的身影挺拔如松,眼神里的坚定穿越近百年时光,依然能触动观者的心灵。在另一展区,刘谦初的事迹让人久久驻足,这位曾为理想奔走的先行者,就义时年仅34岁,他写给妻子张文秋的家书还摆在展台上,泛黄的信纸上"为真理而死,虽死犹生"八个字力透纸背,墨迹里仿佛能看见他在狱中借着铁窗透进的微光,一笔一划书写信念的模样。展台里那副磨得发亮的手铐,锁扣处的划痕记录着他面对困境时的不屈,而旁边叠放的狱中日记,字里行间全是对未来的憧憬。最令人动容的是一面饱经岁月的旗帜,1948年济南战役中,它被炮弹掀起的气浪撕裂,却始终在前行的队伍前飘扬,旗面上斑驳的痕迹早已凝固,但在想象中,那分明是奋斗者们用热血一次次浸染的颜色,是永不熄灭的信念象征。

离开纪念馆时,阳光已升至头顶,我们怀着同样肃穆的心情走进济南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的园区里,许多烈士的名字整齐排列在纪念碑上,黑色花岗岩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光泽,像是无数双手反复抚摸过这些名字。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小萝卜头)牺牲时只有8岁,他的事迹介绍旁摆着一束精心包扎的小白花,大概是附近幼儿园的孩子送来的。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墓碑前驻足良久,那是他牺牲在济南战役中的父亲,老人从布袋里掏出一张全家福,摆在碑前:"爹,您看,重孙子都上大学了。"这样的场景在陵园里随处可见,有带着孩子来认"英雄爷爷"的父亲,有给烈士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些无声的对话里,藏着最深厚的思念与传承。守陵人张大爷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2年,他指着园内的松柏告诉我们,每棵树下都埋着烈士的一抔遗物,"这些树一年年长高,就像他们看着泉城的日子一天天红火"。他掌心的老茧摩挲着纪念碑上的名字,就像抚摸自家孩子的脸颊,那些名字在他口中都带着鲜活的细节:"这个邓恩铭,从贵州来济南求学,最后把命留在了这里""那个郭隆真,女同志里的硬骨头,敌人打断了她的腿,她还是站着喊口号"。这些故事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让人懂得什么是家国大义。

带着这些沉甸甸的故事,我们走上街头开展采访与交流。在芙蓉街的石板路上,82岁的老教师周大爷听完过往的故事,突然握紧拳头:"当年我爹就带着我躲在城墙根下,亲眼看见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现在的好日子,都是他们用命换的啊!"老人说着,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胸前的钢笔在阳光下闪着光,那是他教书育人四十载的见证。采访中学生时,起初他们有些拘谨,当讲到济南战役中"济南第一团"的故事——那些和他们父辈年纪相仿的战士,用血肉之躯突破城墙防线——一个穿运动服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我们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是不是也该有这种拼劲?"他的话让周围的同学纷纷点头,那些年轻的眼睛里,闪烁着与当年奋斗者们一样的光芒。最动人的是和孩子们的互动,当我们拿出刘谦初的照片,问他们"这位叔叔为什么不怕牺牲",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大声说:"因为他想让我们过好日子!"简单的话语里,藏着精神力量最本真的模样。交流途中,有商户主动递来矿泉水,有快递小哥停下电动车认真倾听,有晨练的老人凑过来补充细节,这些平凡的善意让我们明白,珍贵的精神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融入生活的暖流。一位开出租车的师傅听完故事后说:"俺不懂大道理,但知道把乘客安全送到地方,就是俺的本分。"他转动方向盘的手稳稳当当,那专注的神情,和当年坚守信念的人们一模一样。

暮色降临,我们踏上返程的路,车窗外的泉城广场灯火璀璨,与纪念馆的灯光、烈士陵园的星光遥相呼应。这场实践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印记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基因;传承不是口号里的宣言,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担当。在纪念馆里,我们触摸到的不只是冰冷的文物,更是滚烫的初心;在烈士陵园,我们献上的不只是白菊,更是接过使命的承诺;在街头巷尾,我们传递的不只是故事,更是生生不息的力量。那些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他们或许没能看到今日的泉城新貌,但他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正指引着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前行的姿态;我们或许不必用生命践行誓言,但同样需要用坚守诠释信念。当我们把从先辈身上汲取的力量,转化为认真学习的动力、踏实工作的热情、服务社会的担当,就是对珍贵精神最好的传承。车过黄河大桥时,晚风带来远处的汽笛声,那声音仿佛与七十多年前的奋进号角相和,在告诉我们:来路不忘,前路可期。

相关内容

追寻岁月印记 传承精神力量

晨光微熹时,我们的车队驶入济南地界,车窗外的垂柳在风中轻拂,像无数双注视着今日的眼睛。这场以历史记忆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从踏入济南历史纪念馆的那一刻起,就不再...

日照红脉双承

七月的济南,蝉鸣聒噪,大明湖的风裹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在这个炽热的暑假,我们红色精神传承实践团队踏上了探寻历史记忆、传承先辈精神的征程。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黄河古渡忆往昔,岁月丰碑励今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赤旌载梦实践队怀着对过往的敬意,走进了豫鲁交界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这座依托“将军渡”旧址建成的...

将军渡口寻印记,黄河岸边悟精神

黄河之畔的将军渡,承载着一段与山河同在的岁月记忆。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载梦实践队来到河南省台前县,踏访这片见证过风雨历程的土地,在黄河涛声中探寻历史...

回望兰州红迹,照亮前行之路

在中华大地上,有许多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地方,它们记录着先辈们的奋斗与坚守,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2025年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载梦...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