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走进“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聚焦茶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研习、动手体验、总结分析等方式,深入挖掘其对日照发展的多重价值。
茶染技艺作为我国古老的植物染手工艺,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照的茶染技艺独具地域风采,匠人以当地盛产的优质茶叶为原料,经精心熬制提取天然染料,再选取土布、棉麻丝等天然材质,凭借纯手工染织技艺,赋予布料自然而富有层次的色泽,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活力的生动写照。此次实践旨在摸清茶染非遗的传承现状、面临的挑战,探索其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有效路径,为日照茶乡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成员积极行动,广泛搜集茶染相关的历史文献、工艺资料和传承案例。结合日照茶染的特色,他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案,确定了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实地走访非遗手工坊等实践方式。经过与指导教师的多次沟通和完善,最终选定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 “无失山房” 非遗手工坊作为实践地点。
“无失山房”负责人朱春莲老师与茶染技艺相伴多年,对这门手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茶染技艺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日照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茶染技艺面临着诸多困境,知晓其魅力的人不多,愿意潜心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朱春莲老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尝试将茶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当下生活需求的产品,让这门古老的技艺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实践团成员们被她的坚守与创新精神所打动,更加坚定了为茶染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实地实践中,成员们在朱春莲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茶染技艺的独特魅力。手工坊内,一件件精美的茶染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有款式新颖的茶染服饰,有实用美观的茶染家居用品,还有极具艺术价值的茶染挂画,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茶染技艺的精湛。在朱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茶染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从挑选合适的茶叶和布料,到精准控制火候熬制染料,再到细致地进行染色操作,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十足的耐心。这一过程让成员们对茶染非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艰辛与价值。
实践过程中,团队深刻认识到,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推动日照茶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日照作为著名的茶乡,茶叶产业基础雄厚,茶染技艺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例如,可以将茶染体验融入乡村旅游,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茶染的魅力;可以与文创产业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茶染文创产品,提升日照茶染的品牌影响力。这些都需要年轻一代发挥创新思维,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染技艺。
茶染非遗如同一股清流,滋养着日照茶乡的文化土壤。“青衿染忆”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报告,为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茶染这门古老的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日照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