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地下脉络中的城市引擎——郑州地铁系统调研观察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王琰;冯超贤 潘韦龙 阅读:11 复制标题和网址

 随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化,地铁已从单纯交通工具,转变为牵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地下引擎”。2025年8月12日,百里拾遗实践团队围绕郑州市市内13条地铁线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站点,开展当天的调研行动,旨在探寻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引导空间组织、商业模式与居民行为的深度协同。

调研团队实地考察了二七广场站、紫荆山站、中央商务区站、郑州东站、福塔东站、医学院站和马寨站等站点,采用轨道穿行式调研方法,结合客流高峰监测、导视系统记录与使用者访谈,形成“站点-功能-使用者”三维数据样本。

调研团队在二七广场站高峰时段客流点位采集

在传统商业心脏二七广场站,调研发现其地铁出入口与周边商业空间融合度较高,但站外交通组织有待优化,存在人车交织问题。紫荆山站作为轨道交汇核心,通过科学换乘路径设置与信息引导,展现出较高的换乘效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商务区站福塔东站。前者集聚了金融、政府与总部经济,地铁出入口与写字楼、广场实现一体化设计,是TOD开发的成熟案例;后者位于城市发展东轴末端,虽站内设施先进,但周边空置率高,仍处于“功能外溢”的早期阶段。

中央商务区站与广场空间融合实景拍摄

郑州大学站医学院站,调研团队特别关注地铁对教育、医疗机构的支撑作用。高校学生反映地铁是“日常穿梭的生命线”,但高峰期进出站存在压力;而医学院站作为三线交汇处,站内流线与医疗机构紧密配合,具备较强的组织效率。

通过对22名乘客与地铁站务人员的访谈,调研团队提炼出三点系统性观察:

1.地铁站点功能分层明显,主中心区密度高,外围发展空间大;

2.部分地铁站在“站城协同”中仍存在断层,地上业态与地下出入口匹配性不足;

3.信息引导系统建议进一步智能化,支持更多乘客自主导航。

紫荆山站导视系统现场记录

郑州轨道交通调度中心

团队成员冯超贤表示,在未来地铁更新与新线规划中,应强化空间一体化设计,推动地铁出入口与街道界面“无缝衔接”;同时引入文化、零售、社区服务等“轨道+生活”复合功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地下城市”。地铁不仅是城市动线,更是未来生活方式的骨架。城市需要在轨道交通“量的覆盖”基础上,实现“质的融合”。

相关内容

地下脉络中的城市引擎——郑州地铁系统调研观察

随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化,地铁已从单纯交通工具,转变为牵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地下引擎”。2025年8月12日,百里拾遗实践团队围绕郑州市市内13条地铁线中具有代表性...

城市边缘的新动能——郑州城郊轨道线调研速写

城市发展正由“中心向外扩展”,而轨道交通是推动城市空间有序生长的关键导向工具。2025年8月11日,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走访了郑州城郊线与起始站南四环站,围绕城郊线的起始节...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历下区百花洲王府池子十二号院调研

2025年8月5日,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改造,“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济南历下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王府池子十二号院,开...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赴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片区调研:洞察现状,探寻更新改造路径

为深入观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成就,聚焦交通枢纽及周边片区在功能布局、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与待优化点,百里拾遗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31日奔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赴济南洪楼1905项目调研:探访绿色科技赋能城市更新的“济南样本”

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在地方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更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30日赴山东省济...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