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奔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团队走进“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以茶染非遗为焦点,通过沉浸式观察、亲手实践、深度思考等方式,探寻这一古老技艺在日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茶染技艺作为我国传统植物染工艺的精髓,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与自然对话的智慧结晶。日照的茶染技艺在岁月沉淀中独具风格,匠人选取当地云雾滋养的茶叶,经古法熬制提取染料,再以灵巧的双手将土布、棉麻等材质染出深浅不一的茶褐色,每一件作品都带着自然的呼吸与时光的印记,是传统技艺在当代延续的生动写照。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茶染非遗的生存状态,破解传承难题,探索与现代社会相融的路径,为日照茶乡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他们不仅查阅了大量关于茶染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研究文献,还走访了相关文化部门,了解日照茶染的历史脉络与现存状况。结合日照茶染的地域特性,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度交流、实地体验茶染制作等环节,并最终确定将“无失山房”作为核心实践场所。
“无失山房”负责人朱春莲老师与茶染技艺相伴半生,对这门手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她的手工坊里,每一件茶染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故事,有的复刻了当地传统纹样,有的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朱老师坦言,茶染技艺的传承之路并不平坦,耗时费力的制作过程让其在快消时代难以占据优势,而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疏离更让传承面临断层风险。但她始终坚信,茶染所蕴含的自然理念与文化内涵,在当下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实践团成员们被她的执着所打动,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青年一代在非遗传承中的使命。
实地实践时,成员们在朱春莲老师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与茶染技艺的深度对话。成员们先是仔细观摩朱老师演示茶染的关键步骤,看她如何根据茶叶的新旧调整熬制时间,如何通过浸染次数控制颜色深浅。随后,大家分组动手实践,从清洗布料到调配染料,从捆绑图案到浸入染缸。成员们深刻地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真谛。
实践过程中,团队深刻意识到,茶染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文化层面的守护,更是推动日照茶乡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日照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茶染技艺的发展能让茶叶从饮品拓展到文化创意领域,形成“种茶—制茶—茶染”的完整产业链。例如,开发茶染研学课程,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茶文化;打造茶染主题民宿,将茶染元素融入住宿环境,提升旅游吸引力。这些构想的实现,需要年轻一代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技艺,用新媒体手段扩大传播范围。
茶染技艺如同一束穿越时光的光,照亮了日照茶乡的文化底蕴。“青衿染忆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茶染之美。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这门古老的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让日照茶乡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