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历下区百花洲王府池子十二号院调研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王琰; 潘韦龙 阅读:11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5年8月5日,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改造,“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济南历下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王府池子十二号院,开展相关历史文化街区内济南民居的更新利用。团队通过测绘、访谈、影像记录、问卷调查详实的记录了王府池子十二号院的相关信息,为后期的更新改造和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的理论支撑。

图 1时间团队在王府池子十二号院门前的合影

府池子12号院位于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南部,是该文旅商圈的关键节点。作为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曾因“居住为主的封闭建筑形态”与“商业街区所需的开放性”形成矛盾,空间活力不足成为突出问题。团队走访发现,该建筑为二十年前重建的居民房,由12号院与6号院合并而成,虽与周边历史建筑形态存在差异,但严格遵循历史风貌区规定,在立面、屋顶形态上与沿街建筑保持协调,形成了独特的街区肌理。

图 2实践团队成员邀请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团队立足场地历史价值,深挖地域文化基因。王府池子街因西侧“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济南72名泉之一)得名,其名称与地理位置的变迁见证了济南数百年历史演变。结合芙蓉街-百花洲片区“历史文旅街区”定位,团队决定将其改造为书店业态,通过开放运营激活空间活力,助力街区商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图 3实践团队成员在十二号院内部进行调查并合影

此次调研中不仅深化了团队对于历史文街区和济南当地民居的认识,也为后续针对不可移动民居建筑的保护拓展了思路。“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跟进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内民居的更新保护。力求重新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建立泉院共生微气候数据库,结合泉水调节、传统坡顶通风等特色,优化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探索历史建筑与自然生态融合的路径。历史文化街区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养分。团队将把王府池子“泉居共生”“新旧交织”等改造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更新工具包,让百年泉院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生长,为历史文化街区中“泉—建筑—生活”的协同活化提供实践样本。

相关内容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历下区百花洲王府池子十二号院调研

2025年8月5日,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改造,“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济南历下区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王府池子十二号院,开...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赴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片区调研:洞察现状,探寻更新改造路径

为深入观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成就,聚焦交通枢纽及周边片区在功能布局、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与待优化点,百里拾遗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31日奔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赴济南洪楼1905项目调研:探访绿色科技赋能城市更新的“济南样本”

为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在地方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更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百里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30日赴山东省济...

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成员参加2025海峡两岸青年规划师与建筑师学术研习营

2025年7月11日至22日,“海峡两岸青年规划师与建筑师学术研习营”(简称“研习营”)在四川省眉山市举办。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百里拾遗”实践团队的成员王琰、衣晓磊、李鸿枫...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