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我眼中的青塘——长安大学用美育美术课带青塘孩子"画"说家乡

来源:长安大学 陈欣怡 杨佳阳 阅读:9 复制标题和网址

7月25日,“渭水启航,绘梦青塘”长安大学赴支教团队走进前青塘,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育课程——《我眼中的青塘》。课程通过绘画与设计,引导孩子们观察家乡风貌,用艺术记录青塘的独特印记,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唤醒记忆:从纪录片到画笔

课程的第一部分以“唤醒记忆”为主题。孩子们通过观看青塘航拍纪录片,仔细观察家乡的教堂、传统民居、粽叶晾晒场景等特色景象。随后,支教队员通过提问互动,帮助孩子们梳理记忆中的青塘细节,例如教堂的建筑材质、窑洞的形状、粽叶晾晒的分布等。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认知,也为后续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支教队员讲解青塘细节(王思懿摄)

技法突破:用简单线条描绘家乡

在“技法突破”环节,主要引导孩子们学习青塘特色建筑的绘画技巧。孩子们学习了窑洞的“三笔挑战”,掌握了不同角度的窑洞画法;通过分析教堂的几何结构,用三角形、五边形和长方体组合完成线稿;还尝试了道路透视的画法,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此外,课程还特别设计了粽子IP形象创作,孩子们通过拟人化手法,为粽子添加眼睛、手脚和特色服装,赋予其独特的青塘特色。

孩子们积极上台挑战(王思懿摄)

创作实践:展现青塘风貌与创意

课程的最终环节是“创作实践”。孩子们分为写实组和设计组,分别完成《我眼中的青塘》和《青塘明星》的绘画作品。写实组通过铅笔和彩笔,将透视街道与教堂、窑洞组合,展现青塘的写实风貌;设计组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青塘特色的粽子或建筑IP形象。孩子们快速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绘制自己眼中最好的青塘,为家乡代言。作品完成后,孩子们纷纷积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课堂氛围热烈而充满成就感。

孩子们认真绘画(周泠佚摄)

此次美育支教课程让孩子们通过画笔重新认识了家乡的一砖一瓦。从教堂的几何线条到粽叶晾晒的生活场景,艺术创作让日常景物焕发新的光彩。这种沉浸式的美育体验,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对家乡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支教团队创新性地将美术教学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通过"三笔挑战"等趣味方式降低绘画门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创作。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在积极地创作着,让作品更加完美,更加符合青塘特色,这种艺术热情正是我们美育课程价值的生动体现。

同学展示自己的画作(杨佳阳摄)

未来,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支教团队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活动,用艺术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助力青塘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关内容

我眼中的青塘——长安大学用美育美术课带青塘孩子"画"说家乡

7月25日,“渭水启航,绘梦青塘”长安大学赴支教团队走进前青塘,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育课程——《我眼中的青塘》。课程通过绘画与设计,引导孩子们观察家乡...

歌声乘翅飞入青塘,长大实践队音乐课点亮乡村童心

7月14日,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临县前青塘九年制学校成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歌声乘着翅膀飞”主题音乐歌唱课。实践队员们以音乐为...

“笔墨启航,书写初心”——长安大学硬笔书法课助力乡村孩子文化启蒙

7月14日,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临县前青塘九年制学校,开展“笔墨启航,书写初心”硬笔书法课程。本次活动以硬笔书法为载体,为乡村...

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开展趣味折纸课堂,点亮吕梁学子艺术梦

7月23日,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前青塘九年制学校,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创意折纸课。此次活动旨在丰富乡村学子的课余...

笔墨传薪火--长安大学实践队在吕梁乡村课堂播撒文化微光

7月25日傍晚,山西吕梁前青塘学校的教室里墨香氤氲,长安大学赴当地支教队实践队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浸润传统文化的毛笔书法体验课。在夏夜的灯光下,乡村学子们执笔蘸墨,...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