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徐老的书案上,半页虫蛀的《茶经》正在茶汤中苏醒。他取十年普洱熬浓汁,以毫尖笔蘸染补纸。茶色随修补次数层层加深,蛀洞边缘自然晕出云纹,竟比机械修复更合古意。
最精妙在“以残补残”——收集不同年代茶染纸片,按纹理拼缀缺页。某次补宋刻本时,他用清代茶账纸补山水插图,明代药方纸补茶器图谱。灯下细观,补纸茶色深浅各异,如历史本身斑驳的肌理。
有收藏家见修复本惊叹:“这蛀痕多像茶枝投影!”徐老笑指茶染补纸:“陆羽煮茶时,可曾想过千年后他的文字要靠茶汤续命?”
时间:2025-08-07 21:36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郭雨萱 王箭 阅读:14 复制标题和网址
古籍修复师徐老的书案上,半页虫蛀的《茶经》正在茶汤中苏醒。他取十年普洱熬浓汁,以毫尖笔蘸染补纸。茶色随修补次数层层加深,蛀洞边缘自然晕出云纹,竟比机械修复更合古意。
最精妙在“以残补残”——收集不同年代茶染纸片,按纹理拼缀缺页。某次补宋刻本时,他用清代茶账纸补山水插图,明代药方纸补茶器图谱。灯下细观,补纸茶色深浅各异,如历史本身斑驳的肌理。
有收藏家见修复本惊叹:“这蛀痕多像茶枝投影!”徐老笑指茶染补纸:“陆羽煮茶时,可曾想过千年后他的文字要靠茶汤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