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观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成就,聚焦交通枢纽及周边片区在功能布局、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与待优化点,百里拾遗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31日奔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片区,开展实地调研。团队通过访谈工作人员、乘客、片区商家等多元群体,结合城乡规划专业视角,剖析片区问题,探索更新改造可能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图1实践团队成员在济南长途汽车东站合影
实践团队成员访谈济南长途汽车东站工作人员了解到,车站承担着区域客运集散功能,日常运输流程相对成熟,但也面临挑战。早晚高峰时段,旅客集中抵达、出发,站内引导标识易被忽视,部分旅客问询频繁,增加工作人员压力;车站周边交通易拥堵,且缺少停车空间;交通接驳存在短板,依托公共交通抵站乘车的旅客,其出行链中,从公共交通站点(含公交站点、地铁站点)至长途汽车东站的慢行衔接段,缺乏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接驳体系;车站内部设施使用年限较长,如候车区座椅舒适度欠佳,卫生间通风系统老旧,一定程度影响服务体验。

图2实践团队成员访谈车站工作人员
通过与乘客交流发现,多数乘客认可车站的交通枢纽作用,方便跨区域出行。但也提出诸多诉求:候车时,希望有更多便捷充电设施,满足电子设备用电需求;车站入口处缺少停车空间,抵达不便;片区内与候车、休闲配套的商业设施较少,候车期间可选择的消费、休憩场所有限。

图3实践团队成员访谈车站乘客
成员走访片区商家得知,依托长途汽车东站的人流,商家获得经营机遇,如餐饮、便利店等业态有稳定客源。但也存在困扰:车站周边交通拥堵,影响顾客到店效率,尤其是高峰时段;片区公共空间缺乏统一规划,人流引导不合理,导致部分商家位置“被边缘化”,客流量差异大;商业配套同质化严重,特色业态难培育,且与车站的互动融合不足,未能充分借助交通枢纽的人流优势打造消费场景。

图4实践团队成员访谈片区商家
团队成员从城乡规划专业视角初步探讨认为,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片区现存多重问题。如在交通可达性上,内外衔接均存短板,内部慢行通道不完善;外部与轨交、公交换乘节点设计粗放,换乘距离长、标识体系乱,难实现“无缝换乘”。公共空间维度,分布零散缺系统布局,小型绿地等数量少、辐射窄,功能单一缺设施与场景,使用率低,且与商、交通节点衔接弱,联动不足。功能配套方面,商、运、居协同欠缺,商业未深挖枢纽消费需求,特色业态缺;部分老旧小区受车站噪音、人流干扰大,与公共服务设施衔接差;绿地分布不均,难改善生态与提供优质休憩地等。
此次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片区调研,实践团通过多方访谈、专业研判,明晰片区在交通、公共空间、功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与需求。后续,团队将持续深化研究,为片区更新改造提供更系统、更具实操性的方案,助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持续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民生福祉,让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成就进一步向更优、更全方向拓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