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忆”实践团队迈入日照东港“无失山房”,青瓦木窗的工坊内,茶染这项绵延千年的技艺正静静沉淀着时光的温度。墙上悬挂的茶染挂毯格外醒神,深褐与浅黄交织的纹路,恰似将日照茶山的晨雾、晴光、暮霭都绣入织物,每一寸针脚都藏着自然与匠心的共生之妙。
队员们围在非遗传承人身侧,逐步研学茶染全程:先是挑拣陈茶,老艺人捻起叶片细细传授,“要选带梗的陈叶,纤维紧实才能染出温润色”;接着在土灶上熬煮染液,柴火噼啪声中,茶汤从清亮渐变为醇厚的深褐,茶香混着草木气漫遍工坊;最让人专注的是浸染环节,大家轻捏白布浸入染缸,看茶褐色如溪水流淌般缓缓晕开,再经反复晾晒、按压,让颜色牢牢“附”在布上。“染布得有耐心,就像茶要慢慢焙才出香,急了就失了那份醇厚。”传承人笑着说,队员们在亲手实践中,真切悟透“匠心”二字的深意。
与传承人交谈间,团队摸清了茶染的困境:日照能独立完成全套工序的仅五人,多已年近七旬;因宣传乏力,作品仅限本地流通,难成产业规模。但老艺人谈及茶染与日照的羁绊,语气格外恳切:“咱日照是茶乡,茶染是茶叶‘结’的另一颗果,要是能让更多人看见,既能保住老手艺,又能帮村里兴旅游,多好。”
带着这份嘱托,队员们着手规划:计划拍“茶染光阴记”系列短视频,拆解技艺细节;设计茶染元素的笔记本、餐垫等文创,借电商拓宽销路;还想联动茶园推出“采茶+染布”体验游。“让茶染从工坊走进寻常日子,才是最好的传承。”一名队员在实践笔记里写道。
夕阳穿过木窗,洒在队员们染好的茶巾上,茶褐色在余晖中愈发柔和。大家深知,这次实践只是开端,他们要用青春力量,让茶染这项老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光彩,让日照茶乡的故事,因这抹独特的色彩更添悠长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