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忆”实践团队走进日照东港“无失山房”,青瓦覆顶的工坊里,茶染这项延续千年的技艺正以沉静的姿态,诉说着日照茶乡的岁月故事。悬挂在梁上的茶染长卷格外引人注目,深褐与浅黄交织的纹路,恰似将茶山的晨雾、暮霭、晴光都织进了布中,每一寸肌理都透着自然与匠心的共鸣。
队员们围在非遗传承人身旁,一步步学习茶染的精髓:先是挑拣陈茶,老艺人捻起一片茶叶示范,“要选当年秋茶,叶脉分明才出正色”;接着在土灶上熬煮染液,柴火声里,茶汤从清澈渐变为浓稠的琥珀色,茶香混着草木气息漫满工坊;最令人着迷的是浸染环节,大家屏住呼吸将白布浸入染缸,指尖轻捏布角,看茶褐色如墨晕般缓缓铺展,再经反复晾晒、揉搓,直到布料呈现出温润的光泽。“染布如育人,得慢慢来,急了就失了那份醇厚。”传承人边操作边叮嘱,队员们在亲手实践中,终于读懂“慢工出细活”里藏着的坚守。
传承人深谈时,团队更清晰地触摸到茶染的现状:目前日照能独立完成全套工序的不过四人,平均年龄超65岁;因缺乏系统推广,作品多在本地熟人圈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老艺人谈及茶染与日照的羁绊时,眼中满是热忱:“咱日照人靠茶吃饭,茶染是茶叶的‘余韵’,要是能让城里人来学、来带,既能传手艺,又能帮村里搞旅游,多好。”
带着这份期许,队员们开始构思具体方案:计划拍摄“茶染十二步”教学视频,用镜头拆解技艺细节;设计茶染元素的笔记本、餐垫等文创,借力电商拓宽销路;还想联动当地民宿,推出“茶染体验+茶园研学”套餐。“让茶染从工坊走进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一名队员在实践笔记中写道。
夕阳斜照,队员们捧着亲手染的茶巾走出工坊,布料上的茶褐色在余晖中愈发温润。大家深知,这次实践只是开端,他们要用青春力量,让茶染这项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让日照茶乡的故事,因这抹独特的色彩更加绵长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