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忆”实践团队来到日照东港“无失山房”,青瓦木窗的工坊内,茶染这项沉淀千年的技艺正静静流淌着时光的印记。墙上悬挂的茶染挂毯尤为醒目,深褐与浅黄交织的纹路,像极了日照茶山在不同光影下的模样——晨雾中的朦胧、午后的明亮,都被巧匠定格在织物之上,每一针线都藏着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队员们围在非遗传承人身边,细致学习茶染的全过程:先从筛选茶叶开始,老艺人手把手教大家辨别适合染色的陈茶,“叶片要有韧性,太碎的出不了好颜色”;接着在土灶上熬煮染液,看着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淀,茶汤从浅黄慢慢变成醇厚的深褐,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焦香;最让人期待的是浸染环节,大家小心翼翼地将白布放入染缸,指尖轻揉布面,观察颜色如涟漪般扩散,再经过反复晾晒、捶打,让茶褐色牢牢“锁”在布上。“这布啊,得像对待朋友一样有耐心,急了就出不了温润的光泽。”传承人笑着说,队员们在亲手实践中,真切体会到“匠心”二字的分量。
与传承人交谈时,团队了解到茶染的困境:目前日照熟练掌握全套技艺的不过五人,且多已年近七旬;由于宣传不足,茶染作品很难走出本地,更别说形成产业。但老艺人提起茶染与日照的联系时,语气格外坚定:“咱日照是茶乡,茶染是用茶叶‘写’的故事,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既能保住老手艺,又能帮着村里搞旅游,多好。”
带着这份期盼,队员们开始规划具体行动:打算制作“茶染里的日照”系列图文,用镜头记录技艺细节;设计融入茶染元素的文具、家居用品,通过电商平台推广;还想联合当地茶园,推出“采茶+染布”的研学套餐。“让茶染从工坊走向生活,这才是最好的传承。”一名队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
夕阳西下,队员们捧着自己染的茶巾离开工坊,布料上的茶褐色在余晖中愈发温润。大家明白,这次实践只是起点,他们要用青春力量,让茶染这项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焕发新生,让日照茶乡的故事,因这抹独特的色彩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