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实践团大胆将青春创意注入千年茶染。他们以茶染为纸,蓝染为墨,在方巾上诗意重现《诗经》“终朝采蓝”的意境;协助工坊建立“茶染数字纹样库”,为寻求环保设计素材的家居品牌提供支持;更着眼未来,探索开发零甲醛茶染墙布、环保板材,为这项古老技艺开辟绿色家居新市场。染坊角落,由村民和大学生共同扎染的围巾在微风中轻舞,淡黄布面上茶叶的脉络自然舒展,宛如一幅山水写意,无声诉说着传统与现代、青春与古艺的动人对话。朱春莲老师将凝聚数十年心血的手札赠予队员,封页上娟秀的字迹题写着深沉的期许:“草木低语处,自有传承人。”
竹架上的茶染布匹浸染着夕阳的余晖,而校园与乡村携手播下的种子已然萌芽。当村民展开大学生设计的“论语茶染卷轴”,当孩子们身着点缀茶纹的校服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那穿越千年的悠悠茶香,正浸润着新时代的经纬,晕染出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与共富图景。青衿志远,茶韵绵长,这场在黄海之滨书写的校村共富实践,正成为非遗活态传承最生动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