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失山房手工坊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对茶染技艺的深度体验,实践团成员们还有着更多难忘的经历与深刻的感悟。
朱春莲老师不仅是茶染技艺的传承人,更是一位对非遗文化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守护者。她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自己坚守茶染技艺的故事。起初,身边不少人对她从事这一行业表示不解,认为既辛苦又难以盈利。但朱老师始终坚信茶染技艺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在自己手中失传。多年来,她不断摸索创新,在保留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尝试将茶染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茶染文创产品,让古老的茶染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实践团成员们在与朱老师的交流中,还了解到茶染技艺传承面临的诸多困境。一方面,学习茶染技艺需要长时间的耐心与专注,很多年轻人难以沉下心来钻研;另一方面,茶染原料的获取和制作过程较为繁琐,成本相对较高,导致茶染制品的价格偏高,市场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感非遗传承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茶染技艺传承贡献力量的想法。
在手工坊的一角,实践团成员们发现了一些记录着茶染技艺发展历程的老照片和文献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详细记录了不同时期茶染的制作工艺、流行款式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翻阅这些资料,成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茶染技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门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实践团成员们还与手工坊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在朱老师的带动下学习茶染技艺,实现了就近就业。一位阿姨笑着说:“以前在家只能种种地,收入不多。现在跟着朱老师学做茶染,不仅能赚钱补贴家用,还能学到一门手艺,心里特别踏实。” 这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茶染技艺对当地村民生活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了非遗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巨大潜力。
活动接近尾声时,实践团成员们与朱春莲老师共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茶染作品展示会。成员们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制作的茶染作品进行展示,虽然作品略显稚嫩,但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对茶染技艺的热爱。朱老师对成员们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将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到的非遗文化精神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人。
离开无失山房手工坊时,实践团成员们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收获的喜悦。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了茶染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非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中,让更多人了解茶染、喜爱茶染,为茶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