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三下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筑建格桑花” 暑期实践团乡村振兴实践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部署,2025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筑建格桑花”实践团赴西部乡村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聚焦清洁能源与低碳供暖技术,充分发挥高校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传承创新:三代学研奠基,青春使命出征
实践团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代学者在西部乡村建筑节能与供暖领域的深厚积淀——从刘加平院士的前沿探索,到刘艳峰教授的开拓性研究,再到王登甲教授的实践创新,为实践团在西部乡村开展建筑节能与低碳供暖调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7月12日,团队举行出征仪式,实践团队长赵佳豪围绕调研目标与任务分工作出周密部署,学院团委副书记肖勇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以致用、坚持服务基层”的“三个坚持”要求为实践定调,正式吹响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奋进号角。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技术,光热赋能解难题
7月15日,实践团前往四季沐歌科技集团进行调研学习,并挂牌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考察空气源热泵、光储热等先进清洁能源技术,,团队深入了解了其在西部乡村环境下的应用潜力与优势,为破解供暖难题拓宽了思路。
乡村实践:咸阳四村村寻痛点,低碳供暖破瓶颈
7月16日起,团队深入咸阳市东巷村、王桥村等地,开展清洁供暖专项调研。实践团通过走访发现,当地建筑普遍存在土砖结构保温性差、供暖设备运营成本高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计划探索开发低成本、易维护、符合农户用能习惯的清洁供暖方案,力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供暖改造。
典范调研:袁家村革新供暖,绿色振兴树标杆
7月19日,实践团赴“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袁家村开展深度调研。该村通过推进煤改气工程,实现清洁供暖全覆盖。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成功打造“冬季不淡“的全季旅游模式,年接待游客达9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显著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中表示:“袁家村始终以国家政策为引领,通过支部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互促共进的新路子“。这一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西部乡村提供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范样板。
青春答卷:扎根西部热土,绽放格桑之花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显著成效:一是创新性提出"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西部乡村清洁供暖技术方案;二是实现民生温度与生态效益双提升,推动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三是培育了一批懂专业、知农情、有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队员们真切体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淬炼青春本色。展望未来,"筑建格桑花"团队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让青春之花在西部广袤天地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