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长安大学赴山西吕梁“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临县前青塘九年制学校,开展“铅笔漫游,形趣新生”美育课程。本次活动以素描艺术为载体,为乡村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寓乐施教,艺术课堂换活力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践队员陈欣怡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素描的基本概念、线条运用及黑白灰表现手法。在“明暗分辨”趣味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深入理解了光影关系。随后,实践队员现场演示了“以方画圆”等专业技法,用正方形辅助绘制球体造型,通过透视原理增强画面立体感,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创作兴趣,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孩子们积极与实践队员互动
实践求知,美术天地展新姿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尝试绘制球体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面对初次接触的素描技法,孩子们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很快就掌握了辅助画圆等基本技巧。实践队员们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细心指导每一处细节,教室里洋溢着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课程结束时,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同学们认真绘画
美育有成,硕果盈枝映艺光
本次美育课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成果。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系统的素描训练,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控笔技巧也有明显进步。在思维发展上,课程有效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几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尤为可贵的是,孩子们在素质方面展现出明显提升,专注力和耐心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在艺术自信上的蜕变,从最初的“我不会画”到主动展示作品,这种从畏难到自信的转变,正是美育教育最珍贵的成果。
同学展示自己的画作
双向成长,师生携手共前行
这次美育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艺术的启蒙,也让实践队员们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作为支教的第一课,实践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通过这次支教,实践队员们不仅提升了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更深刻理解了教育工作的意义。这种双向的成长与收获,正是志愿服务最动人的价值所在。
支教队员和同学们合照
“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支教队将根据孩子们的反馈,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更多元化的美育课程,持续开展艺术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美育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