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 “无失山房” 的窗棂,落在散落着茶叶的木桌上。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与主理人朱春莲探讨着茶染技艺的传承与未来。
“这门手艺传了这么久,现在想学的年轻人不多喽。” 朱春莲的话语里带着些许感慨。她指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以前村里姑娘出嫁,都要自己染块茶染布做嫁妆,现在哪还有这讲究。”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在手工坊的角落,堆放着一些待处理的茶染半成品。朱春莲说:“茶染耗时费力,一块像样的桌布要染五六遍,年轻人嫌麻烦,更愿意买机器批量生产的。” 成员小陈问道:“那您没想过用新媒体宣传吗?” 朱春莲笑了:“我这老骨头哪懂那些,你们年轻人脑子活,说不定能帮茶染找出路。”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不少想法:开线上体验课、与文创品牌合作、设计茶染主题研学路线…… 朱春莲听得频频点头,眼里泛起光彩。“要是能让更多人知道茶染,让这门手艺活下去,我就满足了。”离开时,夕阳为手工坊镀上金边。实践团成员们捧着亲手染制的茶布,心中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知道,守护茶染非遗,需要的不仅是热爱,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