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自贡市大安区伍家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作为当地“暑期盐都爱心暑托”托管班组成部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实践团为青少年带来别样“成长套餐”:一堂浸润心灵的思政课与一堂锤炼本领的实践课。两堂课既是暑托班红色教育与安全知识模块核心,更以“一柔一刚”让红色基因扎根、责任担当生长,为青少年假期注入温暖坚实力量。
一堂思政课堂:童声颂祖国,赤忱映红旗
上午九时,会议室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歌声的红色课堂。“浪花朵朵唱祖国”主题思政课在清脆的童声中开启。实践团成员立于台前,一句句耐心教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稚嫩的童声起初略显生涩,在成员们逐句示范、细致纠正下,渐渐汇成清晰流畅的旋律。青少年们排排端坐,眼神专注,努力跟随节奏,歌声从最初的零散逐渐变得整齐而充满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唱《我和我的祖国》)杨杨雅渝 供图
当熟悉的副歌旋律响起,成员们将一面面鲜艳的小国旗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小小的会议室瞬间被跃动的“中国红”点亮。“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随着指挥手势扬起,童声与青年之声交融共振,汇聚成充满力量的合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现场青少年一起合唱)杨杨雅渝 供图
实践课堂:技能护成长,防患于未然
下午的课堂则转向关乎生命的实战演练。“会急救处置防暴雨、防溺水、防雷电及基础急救知识”实践课正式开讲。实践团成员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文并茂的简易教具,系统讲解了遭遇暴雨、雷电时的避险要点,野外水域的危险性及防溺水“六不准”,重点强调了识别溺水迹象和呼救的正确方式。

(图为实践团成员简介理论急救知识)蔡和利 供图
理论知识讲解后,教学迅速转入更具冲击力的实操环节。面对简陋的场地条件,成员们就地取材,迅速铺开带来的尼龙编织袋,构建起简易的模拟场景。“发现有人倒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成员一声令下,另一位成员迅速单膝跪地“地面”,严格按照步骤演示心肺复苏:判断环境安全、呼救、检查呼吸、定位、进行快速而有力的胸外按压、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动作规范利落,边操作边清晰讲解关键要领。随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演示也同步进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施救手法被一一拆解展示。

(图为实践团成员现场情景模拟教学)任焰娟 供图
演示完毕,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上前实操。在成员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跪在尼龙袋上,尝试进行胸外按压。小手努力模仿着标准的按压姿势和节奏,成员们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动作角度、力度和频率。“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按压位置再往下一点,对,就是这里!”鼓励与指导声交织。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模拟练习同样热烈,孩子们两两分组,练习如何从背后环抱、快速冲击腹部。这堂“接地气”的实践课,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练的生存技能,为乡村少年的安全成长增添了一份坚实的保障。

(图为青少年现场模拟情景演练)任焰娟 供图
薪火初燃:共塑红岩魂
当天活动的尾声,实践团与村内青少年共同投入到红岩爱国教育主题情景剧的初步创排中。虽然正式的排练尚未开始,但思想的碰撞与热情的融合,已为后续情景剧的精彩呈现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歌声传递信仰实践磨砺成长,共创启迪智慧。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实践团在伍家村的第二天,用一堂饱含深情的思政课激扬爱国之志,用一堂扎实有用的实践课筑牢安全之基,更以情景剧的共创为纽带,悄然开启了红岩精神薪火相传的新篇章。这份在乡土间播撒的赤忱与担当,正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点点星火。

(实践团成员与伍家村村委干部、伍家村青少年合影留念)蔡和利 供图
通讯员:田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