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江西农业大学学子赴万年县探究稻作文化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彭诗洁 严启儒 江鸿 阅读:0 复制标题和网址

7月2日至9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实践队9名师生赴江西省万年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1名指导老师和8名农学、植物检疫等专业的学生组成,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村民走访、农耕体验等形式,对万年稻作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调研。

博物馆探寻稻作文明源头

7月3日上午9时,实践队来到万年县博物馆开展首站调研。在稻作文化专题展厅,王炳万馆长手持激光笔,指着展柜中碳化的稻谷标本向队员们讲解:"这些稻谷遗存经过碳14测定,距今约1.2万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证据之一。"队员们认真记录,并不时提问。在显微镜展示区,大家轮流观察稻谷植硅体的显微结构,了解古代稻作鉴定的科学方法。

在"仙人洞遗址"专题展区,王馆长详细介绍了这个改写世界农业史的考古发现过程。他指着1962年考古现场的老照片说:"当时在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洞穴中,发现了包含陶器、石器、骨器和稻谷遗存的多层次文化堆积。"特别是一组距今约2万年的石制农具和栽培稻遗存,将中国稻作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队员们还了解到,1993年和2004年的中美联合考古项目,采用浮选法等先进技术,在遗址中发现了更丰富的稻作证据,这些发现为研究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图为老馆长王炳万向实践队队员介绍万年稻作文化地质起源。刘美洋 供图)

贡米基地学习传统种植技艺

7月4日清晨,实践队驱车来到裴梅镇荷桥村贡米种植基地。在烈日炎炎下,万年贡米非遗传承人程道明早已在田边等候。他带领队员们走进齐腰深的稻田,随手拔起一株稻穗:"这就是我们的'邬源早',你们看这长芒,这株高,都是野生稻的特征。"程师傅用卷尺现场测量,稻株高度达1.78米,芒长接近5厘米。

在田埂上,程师傅拿出家谱,指着其中的记载说:"我们程家世代种植贡米,明朝正德年间先祖程文杰因进贡此米获得嘉奖。"他详细讲解了"三个180"的由来:株高1.8米左右,芒长1.8寸上下,亩产180斤左右。虽然产量不高,但米质特别,蒸煮时香气四溢,所以有"一亩稻花香十里"的美誉。

下午,队员们参观了荷桥贡米加工厂。程道明演示了传统的碾米工艺:"我们坚持用石碾低速加工,虽然效率低,但能最大限度保留米的营养和口感。"在酿酒车间,老师傅展示了用碎米酿制贡米酒的传统工艺,酒香扑鼻而来。队员们还参与了米粉制作,体验了从磨浆到晾晒的全过程。

(图为程道明在介绍万年贡米的生长特性。刘美洋 供图)

走访村民记录农耕文化记忆

7月5日至6日上午,实践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走访了荷桥邵家、程家等地方。其中,65岁的李大爷坐在自家院子里,一边修补农具一边回忆:"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插秧,要唱'栽禾歌',一人领唱众人和,现在会唱的人不多了。"说着便哼唱起来:"三月里来春光好,田里水满插秧忙..."队员们赶紧录音记录。

7月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裴梅镇政府。曹建金镇长在会议室用投影展示了万年县农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图表:"去年全县贡米种植面积扩大到3.2万亩,但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谈到未来发展,他特别强调了科技赋能的重要性:"我们正在与农科院合作,培育既保持传统品质又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新品种。"会议结束后,曹镇长兴致勃勃地教唱了两首当地山歌,浑厚的嗓音中,"三月插秧秧连秧,八月打谷谷满仓"的歌词生动再现了农耕场景。

(图为曹建金教实践队队员们唱当地山歌。刘美洋 供图)

仙人洞遗址感悟农耕文明

7月7日至8日,实践队来到位于大源镇的仙人洞遗址。遗址保护站的讲解员指着岩壁上的地层剖面说:"这些不同颜色的土层,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最底层距今约2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证据。队员们俯身观察展示柜中的石器、骨器等出土文物,想象着远古先民在此劳作的场景。

在遗址旁的考古体验区,队员们尝试用复制品石器进行稻谷脱粒,切身感受到原始农耕的艰辛。"这些看似简单的石刀、石斧,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陈导游说,"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完成了从采集到栽培的伟大转变。”

(图为陈导游向实践队队员讲解仙人洞先民的生活状况。刘美洋 供图)

通过为期8天的深入调研,实践队收集整理了2万余字的访谈记录,拍摄了500余张图片资料,录制了30多段视频音频。队员们不仅系统梳理了万年稻作文化的历史脉络,记录了5个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型案例,还收集到农谚、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40余项。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农科学子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做好农耕文明的守护者,记录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又要当好农业创新的推动者,用现代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返校后,实践队将把调研成果整理成详实报告,并计划在校内举办专题展览,同时制作新媒体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 下一篇:

相关内容

江西农业大学学子赴万年县探究稻作文化

7月2日至9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实践队9名师生赴江西省万年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1名指导老师和8名农学、植物检疫等专业的学生组成,通...

江西农大学子探寻万年稻作文化新活力

2025年7月2日至9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实践队奔赴“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江西省万年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荷桥村、裴梅镇等...

江西农业大学学子探源万年,见证中美水稻考古序幕

在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博物馆,凝望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呈现的距今约一万年的水稻硅化石,实践团队成员屏息聆听。2025年7月9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三下乡...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