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气渐浓,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教室里却涌动着蓬勃的生机。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在支教的征程上稳步前行。7月27日,实践队精心开设了英语、心理、美术、趣味学文四门课程,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真挚的教育情怀,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语课:趣味互动中掌握一般疑问句
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实践队员邓雯深知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对于刚接触系统语法的学生而言颇具挑战。为了让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她巧妙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教学环节。
课堂伊始,邓雯以“GuessWhatIHave”的游戏导入,她手持一个神秘的盒子,用“Yes/No”的简单问答引导学生猜测盒中的物品。“Isitabook?”“No,itisn't.”“Isitanapple?”“Yes,itis.”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学生们初步感知到一般疑问句的基本结构和应答方式。随后,邓雯在黑板上清晰地列出一般疑问句的构成特征:将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前,句末用问号,以及语调上扬等。她结合乡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了大量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句,如“Isyourhometownbeautiful?”“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等。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邓雯组织了“问答接力赛”活动。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站起来用一般疑问句向其他组的同学提问,被提问的同学需快速做出正确应答。在比赛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生怕自己组落后。当有同学因为紧张说错时,其他同学会自发地为他加油鼓劲。邓雯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小贴纸作为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课堂接近尾声时,邓雯让学生们用今天所学的一般疑问句来描述自己的同桌。“Ishetall?”“Doesshelikesinging?”一个个稚嫩的问句在教室里回荡,原本晦涩的语法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们熟练掌握。课后,一位学生兴奋地对邓雯说:“老师,原来英语问句这么有趣,我以后敢用英语问问题了!”
心理课: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八年级的心理课上,实践队员吕鑫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述了控制情绪的重要性。课程伊始,吕鑫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入:“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结果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都摔坏了,大家说他做得对吗?”这个贴近生活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大家纷纷摇头表示不认同。
吕鑫顺势引导同学们思考情绪的种类和不同情绪带来的影响。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情绪温度计”,从0℃到100℃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情绪,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温度。在“情绪识别”环节,吕鑫播放了几段包含不同情绪的短视频,让同学们抢答视频中人物的情绪状态。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更准确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吕鑫传授了“深呼吸调节法”“积极心理暗示法”等实用技巧。她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深呼吸练习,“吸气——呼气——吸气——呼气”,随着呼吸的节奏,同学们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在“情景模拟”环节,吕鑫设置了几个容易引发负面情绪的场景,如考试没考好、被同学误解等,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八年级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对这堂心理课有着深刻的感触。一位平时比较冲动的男生在课后分享道:“以前我一不高兴就想发脾气,通过这堂课我知道了,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到别人,以后我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吕鑫看着同学们若有所思的神情,欣慰地说:“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我们要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驾驭。”
美术课:巧手折出缤纷世界
美术教室里,实践队员曹慧婷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充满乐趣的折纸课。她提前准备了五颜六色的卡纸,当她把这些色彩鲜艳的卡纸分发给同学们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曹慧婷先是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提前折好的各种可爱小作品,有栩栩如生的纸鹤、憨态可掬的小兔子、小巧玲珑的小船等,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赞叹声。“大家想不想也折出这么可爱的作品呀?”“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随后,曹慧婷耐心地一步步教同学们折纸的方法。她先从简单的纸船开始,“首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三角形……”她一边讲解,一边在讲台上进行示范,还不时走到同学们中间,手把手地指导那些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有的同学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折出了自己的纸船,还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
在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技巧后,曹慧婷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卡纸折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折出了美丽的百合花,有的折出了活泼的小青蛙,还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地将几张卡纸组合起来,折出了一个小小的“童话王国”。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沉浸在折纸的乐趣中。
课程结束时,曹慧婷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讲述自己作品的寓意。一位同学拿着自己折的纸鹤说:“这只纸鹤代表着我的梦想,我希望它能带着我的梦想飞向远方。”曹慧婷看着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美术创作不仅能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希望同学们能一直保持这份对美的追求。”
趣味学文课:写给父母的心里话
趣味学文课上,实践队员余晚婷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写作活动——给自己的父母写一段话,题目是“如果你是孩子,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课程开始,余晚婷温柔地对同学们说:“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为了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余晚婷分享了自己小时候想对父母说的话,“我小时候总觉得父母太严厉,后来才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我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余晚婷的分享让同学们放下了拘谨,开始认真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用心地书写着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有的同学写道:“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不让你们失望。”有的同学写道:“爸爸,希望你少抽烟,多注意身体;妈妈,希望你不要太劳累。”还有的同学写道:“爸爸妈妈,虽然你们不在我身边(留守儿童),但我知道你们是爱我的,我很想你们。”
余晚婷在教室里轻轻踱步,看着同学们稚嫩的笔迹和真挚的话语,不禁为之动容。她注意到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此刻正低着头,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着,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严肃。写作结束后,余晚婷邀请愿意分享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自己写的话。同学们踊跃参与,一句句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位同学在朗读完后,眼眶湿润了,他说:“平时我很少跟爸爸妈妈说这些话,今天写出来感觉心里舒服多了。”余晚婷欣慰地说:“沟通是拉近亲情的桥梁,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知道你们的想法和爱。”
7月27日的支教活动在同学们的收获与感动中落下帷幕。“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用知识浇灌梦想,用爱心温暖心灵,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实践篇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带着这份教育热忱,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的烛火在乡野间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这些乡村孩子们,也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学院也将继续支持这样的实践活动,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乡村教育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