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墨江小分队前往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坝溜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传承文化根脉、厚植爱国情怀为基调,将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非遗巧手传薪火,童声推普筑同心。推普团结合当地特色,在坝溜镇中心小学开展"非遗+推普"课堂,通过"历史讲解+顺口溜教学+手把手指导"模式,带领40余名少数民族儿童用普通话学习竹编技艺。孩子们在"压二挑二"的韵律口诀中编织竹扇,既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又通过工艺口诀训练提升语言能力,实现文化传承与推普教育的双向赋能,为乡村振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墨香传薪字载道,童语润心语通桥。推普团引领孩子们领略“日”“月”“舟”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到楷书的端方之美。在"数字炸弹""汉字魔法"等互动游戏中提升普通话水平。同时开展国学课,深度解析"中""国"二字的文化内涵,使孩子们于解字游戏中感受“居中守正”的家国情怀,既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又打破语言交流的障碍。此外,以经典绘本为载体,通过沉浸式朗读与互动纠音,让孩子们在《黄香温席》《木兰从军》等故事中,用标准普通话感悟传统美德,实现汉字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
青春诵歌传薪火,童心推普铸国魂。在聂耳纪念日主题活动中,推普团通过国家地图拼图互动、聂耳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此外,还策划了爱国小剧场,学生们以“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铿锵之声拉开序幕。随后,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动画的精彩片段并进行生动表演,孩子们在观赏与参与中树立保家卫国的观念。此次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既提升了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传承红色基因,为民族地区教育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绘雨衣传童趣,行走画布话推普。推普团在坝溜镇中心小学开展"雨具彩绘推普"活动。孩子们用丙烯马克笔在透明雨衣、雨伞上自由创作,绘出彩虹、太阳等图案,并书写"我是中国娃,爱说中国话"等推普标语,最终完成推普雨具40余件。阳光下的彩绘雨衣成为闪耀的"行走画布",既展现了孩子们的创意,又将普通话推广融入日常生活。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激发艺术想象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儿童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的生动实践。它以文化传承为纽带,以语言推广为桥梁,通过"非遗+推普""汉字+推普""红色教育+推普"等模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推普团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以专业为基、以语言为媒,助力民族地区语言文字能力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