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师范生,教师作为自己即将成为的一种角色,需要尽快熟悉与教师有关的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早日掌握成为合格教师的精神密钥。
教师社会化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于教师这一专业角色的适应与探索阶段,之后是对于教师角色的成熟认知和发展阶段,最后是对于专业角色的停滞阶段。教师角色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来主观能动的适应社会环境,判断这一角色的本质,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一个人社会化的本质即角色承担。教师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即在学校中逐渐了解和适应教师这一专业角色,并在群体中领悟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进而找到顺利承担教师义务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适应教师角色,实现自我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的教师社会化。
在初期适应探索阶段,初任教师首先面临着一个困难就是角色转换:从“师范生”变成一位教师。初任教师在进入学校工作前,以师范生的身份学习工作,更多的是受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照顾,而当他们变成一名教师,意味着他们将由“被管理者”转变成“管理者”,作为一名教师,做到职业角色的相关要求,这对初任教师是一个严峻考验。在这一阶段,初任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师角色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适应教师角色,在工作中探索自己的专业目标,从学生身份转变成具有管理经验的教师,从而实现自我角色转化与社会化。
因为在之前的学习工作中,初任教师一直以“师范生”的身份生活,在大学教育中缺少对于转换角色的实践,也缺乏对于课堂讲授调控的相关训练。所以,在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对于课堂实际把控能力较弱,对于师生之间关系处理也较生疏,对于偶然事件和学生反应缺乏灵活的处理方法。那么,在此基础上,初任教师需要尽快适应教师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问题,加以改进,除此之外,教师是一个与家长和学生积极沟通的身份,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初任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促进三方的理解和交流。
在中期认知成熟和发展阶段,此时初任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意义,体验到了教师角色的快乐,并且在这一阶段,大多数教师已经适应了这一角色,可以掌握管理方法,能够灵活妥善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种偶发事件,除此之外,教师已经能够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实现有效教学。在这一阶段,教师会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交流,并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汲取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法,并逐步把它运用在实践课堂上,进行新型的教学改革,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一名管理者,在此时已经能意识到师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可以运用多种交流方式,根据适时的环境和情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能够基于学生需求和学习具体内容,较好组织教学,能够把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预习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后期对于专业角色的停滞阶段,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会停留较短时间,积极度过,而有一些教师会停留在较长时间,甚至直至退休。在这一阶段,大部分教师已经行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于课堂上各种情况也能够熟练处理,与学生交流方面,也是维持在良好阶段,在专业教学技能与知识方面,也具有十分深厚的基础,但是,这一阶段的教师极易陷入停滞僵局,如果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仍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若不能采取一些相对有效的措施改进,则会进入专业的停滞和退缩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寻找这一职业无限的可能性,激发活力,保持对这一职业的热爱。
教师社会化是对于初任教师来说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一职业的责任和意义,可以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感,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自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