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众星齐聚现曙光:“爱童行”实践队支教纪实新篇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邹早 阅读:87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教室里却涌动着别样的活力。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10名队员,在支教行程过半的日子里,依旧以饱满的热忱深耕课堂。7月26日,实践队围绕“认知拓展-心灵成长-文化浸润”的育人目标,精心开设心理、地理、美术、趣味历史四门课程,在知识传递中架起连接自我与世界的桥梁,在互动体验中播撒热爱与思考的种子,让青春的光芒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持续闪耀。

心理课:数字为钥,解锁成长密码

“爱童行”实践队始终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核心位置,实践队员吕鑫为七年级学生设计的心理课,以数字为线索编织出一幅清晰的成长图谱。课程以“生命数字树”为核心意象,将0至18岁的心理发展阶段转化为可触摸的“年轮刻度”,让抽象的成长规律变得具象可感。

课堂伊始,吕鑫在黑板中央画下一棵大树,树干上标注着“0岁”“3岁”“6岁”“12岁”“18岁”等关键节点。“请大家在对应的年轮旁,贴上写着自己此刻心情的便签。”随着彩色便签在树干上逐渐铺满,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同龄人有着相似的困惑与喜悦。在“0岁的啼哭与拥抱”环节,吕鑫播放婴儿啼哭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生命最初的安全感来源;“3岁的小倔强”板块,通过“玩具分享”情景剧,让孩子们理解自我意识萌芽时的行为特征。

当讲到“12岁的烦恼”时,一位女生在便签上写下“害怕考试,更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吕鑫没有直接评判,而是组织“烦恼漂流瓶”活动,让孩子们将匿名纸条传递给同伴,由大家共同写下鼓励的话。“我也怕考试,但你上次数学进步很大呀”“父母其实更怕你不开心”……温暖的文字在教室流转,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课程尾声,吕鑫带领孩子们制作“成长时间轴”,用照片、图画或文字记录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那个总低着头的男生,在时间轴上画下了今天课堂上第一次主动发言的场景,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我也能做到”。

课后,吕鑫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数字是冰冷的,但成长是温热的。当孩子们发现每个阶段的困惑都值得被接纳,他们便学会了与自己温柔相处。”“心灵信箱”当晚收到了17张纸条,比往日增加了近一倍,字里行间多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我的肯定。

地理课:小组探究,丈量山河之广

地理课堂上,实践队员李思羽以“中国地貌拼图”为载体,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孩子们手中的探索工具。课前,她搜集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典型地貌图片,制作成可拼接的卡片;课上,将40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负责拼接一个地理大区的地貌版图。

“请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说说它的颜色为什么和其他地区不同?”李思羽的问题刚提出,第三小组立刻展开热烈讨论。“因为那里都是黄土!”“我爷爷说过,黄河水黄就是因为流经那里。”“我们课本上写着‘千沟万壑’,是不是雨水冲刷出来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李思羽适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动态模型,让抽象的“侵蚀作用”变得可视化。

在“水乡泽国”讨论环节,来自山区的孩子们对江南水乡充满好奇。“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会有那么多湖泊?”“渔民伯伯住的船屋会不会摇晃?”第二小组结合卫星地图和自己绘制的“家乡溪流图”,对比得出“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容易形成湖泊”的结论。当李思羽播放黄冈本地白莲河水库与太湖的对比视频时,孩子们惊呼:“原来我们家乡的水,和江南的水是‘亲戚’呀!”

课程过半,李思羽组织“地貌代言人”活动,每个小组推选代表,用三句话介绍自己区域的地貌特征。第五小组负责青藏高原,代表小林挺起胸膛说:“这里是世界屋脊,有最蓝的天;这里是长江源头,有最清的水;这里的牦牛,比我们家乡的水牛更耐寒!”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课后,孩子们自发制作了“家乡地貌档案”,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家门口的山川河流,其中一份档案里,有个孩子在浠水河旁画了一艘小船,船上写着“要去看看黄河”。

“地理不是死记硬背的地名,而是脚下的土地与远方的牵挂。”李思羽在总结中说道。她特意准备的“地貌知识卡”被孩子们争相收藏,有的还在背面写上“长大后要去新疆看沙漠”的心愿。

美术课:名作赏析,触摸艺术温度

美术教室的墙壁上,第一次挂上了《蒙娜丽莎》的高清复制品。实践队员邹早没有直接讲解画作技巧,而是先让孩子们围坐成圈,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看到的画面。“神秘”“温柔”“好像在笑”……孩子们的答案天马行空,邹早一一记录在黑板上,随后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大家注意看她的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好像都在注视着我们。”邹早用激光笔指向画作的眼部细节,“这就是达芬奇最擅长的‘烟雾状笔法’,就像我们家乡清晨的薄雾,模糊了轮廓却增添了韵味。”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人文主义”,他设计了“画中人的故事”角色扮演活动:“如果蒙娜丽莎来到我们华桂校区,她会对同学们说什么?”

一个穿碎花裙的女生站起来,模仿画中温柔的语气:“你们的笑容比佛罗伦萨的阳光更灿烂。”这个回答让邹早眼前一亮,他顺势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关注人的情感”的核心思想,对比中世纪宗教画中僵硬的人物表情,孩子们立刻明白了“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特别”。在“名作再创作”环节,孩子们用彩笔给蒙娜丽莎加上了斗笠、书包等乡土元素,一幅“蒙娜丽莎在浠水河畔放牛”的画作引得全班大笑。

课程结束时,邹早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印有《蒙娜丽莎》局部的明信片,背面写着:“艺术不在远方,而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里。”有个孩子在明信片上回信:“老师,我觉得奶奶缝衣服的针脚,也像达芬奇的笔法一样细腻。”

趣味历史课:互动演绎,重走秦朝岁月

趣味历史课上,实践队员刘欣阳用“时空穿越”的叙事方式,将秦朝兴亡史转化为一场沉浸式体验。他身着自制的“汉服”(用蓝色床单改制),手持竹简道具,一进门就高喊:“朕乃始皇帝,今日与诸生共论天下!”这个开场让孩子们瞬间兴奋起来。

在“秦朝大发明”环节,刘欣阳展示了小篆字体的“车同轨”“书同文”拓片,让孩子们用毛笔临摹“秦”字,感受文字统一的意义。“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他抛出问题后,将孩子们分为“李斯组”“蒙恬组”“商鞅组”,分别从政治、军事、改革角度展开辩论。当“商鞅组”的孩子说出“变法让秦国变强,就像我们学习要改掉坏习惯”时,刘欣阳趁机讲解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讲述秦朝灭亡时,他设计了“大泽乡起义”情景剧:孩子们用课桌搭建“戍边道路”,扮演陈胜吴广的学生站在桌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余同学则用书本拍打桌面模拟暴雨声。“如果你们是秦朝的官员,会怎么避免灭亡?”这个开放性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有的说“要减轻赋税,让百姓有饭吃”,有的说“不能修那么多宫殿,要关心老百姓的房子漏没漏雨”。这些朴素的答案,恰恰印证了“民心向背”的历史规律。

最后,刘欣阳用“历史天平”游戏总结课程:天平左侧放“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功绩砝码,右侧放“焚书坑儒、繁重徭役”等过失砝码,孩子们通过增减砝码直观理解“秦朝像流星一样璀璨却短暂”的原因。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仍在争论“如果扶苏继位,秦朝会不会延续更久”,刘欣阳笑着说:“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永远等着你们去思考。”

夕阳西下,华桂校区的操场上,孩子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白天的课程。吕鑫看着追逐嬉戏的身影,想起早晨课堂上那些羞涩的眼神,忽然明白: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滋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通讯员:邹早)

相关内容

寓教于乐共成长:“爱童行”实践队支教纪实新篇

七月流火,暑气渐浓,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教室里却涌动着蓬勃的生机。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在...

众星齐聚现曙光:“爱童行”实践队支教纪实新篇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教室里却涌动着别样的活力。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10名队员,在支教行程过半的日...

湖北师范大学校领导慰问“爱童行”暑期支教实践队

7月25日上午,湖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刘晓光、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黎哲、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丽一行,来到“爱童行”实践队支教地点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