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傍晚,广西桂林永福县穿岩古道的夕阳穿过岩壁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与前来调研的永福县委刘书记在此偶遇,经过交谈,刘书记还是我们桂工92届学长,我们围绕古道保护、文脉传承与文旅发展展开了一场务实对话。
实践团队成员褚怡璇同学询问岩壁篆体刻字加固问题。刘书记称其为“天书”,盼团队从专业角度提供保护思路。褚同学建议先做岩体检测,再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浆加固,兼顾强度与观感。
谈及古道,褚同学询问青石板工艺及历史。刘书记介绍,脚下为修复段,前方20-30米是原貌,此为明清官道,修复保留了科学排水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刘浏老师建议修复段采用花岗岩,提升耐磨性。
关于古道用途,刘书记做出了提问,现在作为传统文化景观,如何保护与传承。褚同学建议设隐形导览系统,并以格构梁加固边坡。
团队还问及永宁州古城墙无护栏原因,刘书记澄清拆建传言,并为了保持原貌,询问我们对于增设保护设施建议。刘老师提议用透明亚克力挡板,兼顾安全与原貌。
临别时,县委书记希望团队整理保护方案,为穿岩古道保护献言献策,团队表示会完善方案并助力文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