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来到了穿岩古道,据《永福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为经营西南,朝廷开凿了东起桂州(今桂林)、西抵昆明的三千里驿道,至此,这条千年古驿道上承载过无数商旅、马帮、信使的足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这条曾经繁忙的隋代古驿道逐渐沉寂,淡出了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穿岩古道以险峻的石壁、神秘的篆体石刻闻名,至今仍有未被破译的“天书”文字,吸引着学者与游客的目光。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勘测、文献比对与走访当地居民,详细记录了古道现存碑刻、石阶及周边废弃老屋的保存情况,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古道的修建年代与功能提出新见解。针对永宁州古城墙局部损毁、城垛维护缺失等问题,团队提出“保护性修复”建议,呼吁加强文物监测与科学修缮。
穿岩古道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需当代青年的守护。实践队以脚步丈量历史,用专业赋能传承,为揭开“天书”之谜、活化古驿道文化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