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古城后,实践团队来到了与之一河之隔的百寿岩。百寿岩内的石壁上,现存有宋以来的石刻二十余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 “百寿图”。“百寿图”刻于1229年,由知县史渭下令刻写。一个巨大的“寿”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其中巧妙地包含了101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是我国现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于一身的摩崖石刻
午后,实践队转至百寿岩,这里的摩崖石刻群涵盖宋至民国七朝遗迹,核心文物“百寿图”以其独特的石刻工艺闻名。在百寿岩内,实践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每一处石刻的内容、风格与保存状况。他们发现,部分石刻由于长期受自然侵蚀,出现了字迹模糊、表面剥落等问题。队员们重点对石刻所在岩体进行检测,发现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性,部分区域已出现溶蚀凹槽,最深达8-10厘米,这对于石刻保护可是一项严重的挑战。同学们在交流沟通中,想到在土木工程材料的学习中,低浓度硅烷浸渍处理表面,既能增强抗风化能力,又不会改变石刻原貌,是由外形成一份保护膜,此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连连称赞。
为了深入了解石刻的保护措施,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道:“实践团成员一直致力于保护这些珍贵的石刻,采取了定期巡查、环境监测、防护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百寿岩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石刻本身的材质问题,以及传统技艺工匠的减少,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你们提出的涂抹相关材料形成保护膜确实从没考虑过,也许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研制,成为保护石刻的关键‘武器’”
此次永福县之行,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碧砖朱颜·砼心共筑”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百寿岩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保护现状,为后续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永福县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