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非遗与青春朝气碰撞,总能绽放出别样光彩。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队带着对非遗文化的崇敬与探究之心,走进日照市“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他们通过参观工坊与茶染作品、亲身体验茶染手帕制作、访谈手工坊负责人了解非遗宣传现状,聚焦茶染这一非遗技艺,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探寻其在推动“茶乡”日照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前期筹备:以初心为引,擘画实践路径
为让实践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青衿染忆”实践队在出发前做了充足准备。团队成员先通过查阅文献、浏览网络信息等方式,全面掌握茶染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及在日照的传承情况,为实地调研打下扎实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日照茶染特点设计问卷,在线上线下同步发放。此外,他们还明确了实地调查重点、访谈提纲和实践体验流程,并提前与“无失山房”负责人沟通,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与具体安排。一系列周密准备后,队员们满怀期待,静待与茶染非遗文化的深度邂逅。
实地探访:以脚步为量,感受非遗温度
7月13日中午,“青衿染忆”实践队成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抵达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无失山房”茶染非遗手工坊。踏入工坊,古朴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展架上的茶染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件都宛如独特的艺术佳作——色彩斑斓的茶染丝巾、造型别致的茶染折扇、精致的茶染书画等。队员们一边仔细观察工坊环境与陈设,一边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期间,日照茶染传承人朱老师细致讲解了茶染作品的色彩、图案、材质等,让队员们深入了解到茶染工艺在不同作品上的应用与表现形式。身临其境的探访,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无失山房”的独特韵味,对茶染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访谈交流:以对话为梁,聆听传承故事
在“无失山房”,实践队成员有幸与日照非遗茶染传承人朱春莲老师深入交流。朱老师从事茶染技艺传承数十年,对这项技艺感情深厚。她向队员们详细讲述了茶染技艺的历史:当地茶染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过去人们常用茶叶染制衣物布料,既环保健康,染出的颜色又自然雅致,深受喜爱。但朱老师也提到,随着时代发展,传统茶染技艺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一代对其了解和兴趣不足,愿意学习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这项古老技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言语间满是担忧。
实践体验:以双手为介,触碰文化脉络
实地调查与访谈后,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茶染工艺品的制作。从选材、煮茶、染色,到发挥创意通过扎、绑、缝等方式制作图案,再经清洗、晾晒,一件件充满个性的茶染作品逐渐成型。亲身体验让队员们不仅领略了茶染工艺的精湛,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不易与珍贵。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茶染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工艺特点和发展现状,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及传承人的坚守与奉献。大家表示,会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关注茶染非遗文化,为其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