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探寻运河文脉,同筑文化自信——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调研

来源: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 王水山 阅读:253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5年7月29日,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前往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围绕“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与传承”主题展开深度调研与访谈。此行旨在通过一线观察与访谈,探寻隋唐大运河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脉络与活化路径。

 

图为博物馆复原的大运河微缩景观。冀杨 供图

步入博物馆,迎面而来的巨幅浮雕再现运河开凿盛景,沿岸出土的珍贵文物,尤其是绚丽的洛阳三彩,无声诉说着隋唐洛阳的繁华与开放。团队成员们驻足细赏,赞叹于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深刻感受着流淌在运河中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明。

 

图为大运河浮雕部分景观。冀杨 供图

二层展厅内,一场特殊的文化体验活动正在进行。一支由本地社工机构组织带领的社区小朋友队伍正在志愿者引导下了解运河文化及其申遗历程。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做博物馆与社区间的‘翻译官’,将专业的文化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 这种由专业机构、志愿组织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传承模式,是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走进当代生活的有效路径。

 

图为社工人员为小朋友讲解相关历史知识。方雪冰 供图

三层展厅则展现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利用数字展台、全息投影等技术,参观者可“亲身”驾船体验漕运的繁忙景象。一位正带着孩子体验虚拟停船游戏的家长表示,相较于单纯看展品、听讲解,这种沉浸式互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亲手“操作”,孩子能更直观地理解大运河的功能和古代的智慧。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承方式有效缩短了新生代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让新生代对中华优秀文化产生亲近感和自豪感。

 

图为游客正在体验数字互动装置。冀杨 供图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非仅仅是静态的陈列与守护,更是一场涉及多方力量的动态接力。博物馆、社会组织、学校教育与公众个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协同构建起一张立体化的文化传承网络,共同擦亮大运河这张国家文化名片,并从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

(供稿:冀杨 方雪冰)

相关内容

循迹龙门三彩,熔铸青年自信——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洛阳市三彩艺术博物馆调研

8月1日,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走进河南省洛阳市三彩艺术博物馆,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行旨在通过深度调研,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共绘洛阳城,聚力续春秋——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洛阳市规划展示馆调研

7月31日,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走进洛阳市规划展示馆,开展调研活动。在此之前,团队已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度实践。本次实践聚焦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创新...

探寻运河文脉,同筑文化自信——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调研

2025年7月29日,郑州大学“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前往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围绕“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与传承”主题展开深度调研与访谈。此行旨在通过一线观察与访谈,探...

遗址民守护,市井古今情——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调研

2025年7月28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走进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聚焦这座承载盛唐记忆的城门遗址与当代社区的共生共融现状,实地探查文化遗产保护...

龙门千载艺,共护一脉魂——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洛阳市龙门石窟开展调研

为深入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7月27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循迹龙门”社会实践队赴洛阳市龙门石窟开展实地调研。傍晚的龙门石窟,...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