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染的印记,藏在生活的细碎褶皱里,不经意间就会漾出温暖的涟漪。
幸福社区的周阿姨有个茶染布包,是孙女上小学时亲手做的。那时孙女刚学茶染,把布包染得深浅不均,还歪歪扭扭绣了个 “爱” 字。周阿姨每天买菜都背着它,布包的边角磨出了毛边,她就用同色的线细细缝补。“每次看到这包,就想起孙女举着作品跑回家的样子,小脸兴奋得通红。” 有次邻居夸包好看,周阿姨立刻打开话匣子,把孙女学茶染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
李家庄的王婶保留着一沓茶染尿布。孙子出生时,她听 “茶香染坊” 的人说茶染布料天然抑菌,就亲手染了几十块尿布。如今孙子都上幼儿园了,尿布早用不上,王婶却舍不得扔。“你看这颜色,洗了几十遍还是暖暖的黄,比超市买的尿不湿安心多了。” 她常把尿布剪成小块当抹布,擦桌子时总念叨:“这是我大孙子用过的,有念想。”
实践团的小李抽屉里,压着块褪色严重的茶染方巾。那是他第一次学茶染时的作品,当时没掌握好时间,染得又深又不均匀。但这块方巾陪他走过了大学时光,复习时用来垫书,下雨时当简易坐垫。“每次看到它,就想起朱老师蹲在染缸旁教我们‘看色候时’的样子,说染布和做人一样,急不得。” 现在小李成了茶染推广志愿者,总会带着这块方巾去讲课,“它不算成功的作品,却是最好的教材。”
茶染的妙处,正在于它会和生活一起变老。那些被摩挲得柔软的布料,被阳光晒出的浅斑,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就像周阿姨说的:“这茶染的东西,用得越久越亲,就像家里人一样,有温度,有故事。”
